IMF预测的细节是否精确还有待验证,但这种预测大体上符合美国经济周期的发展趋势。2019年起美国经济有所减速,加上关税带来的痛苦产生叠加效应,这解释了为何美国政府急于抓住当前这个短暂时机。
一旦对美国人均GDP趋势进行分析,美国经济周期趋势及其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就会更加清晰。美国人口增速相对较快,年增速为0.7%,所以美国人均GDP增速显著低于GDP增速。2013—2015年,美国经济周期上行阶段,其人均GDP增速从1.1%升至2.1%。2016年经济周期下行时,其人均GDP增速降至0.8%。2017—2018年美国经济再次上行,预计人均GDP增速为2.1%。2018年后,美国经济周期将开始下行,预计人均GDP增速将从2019年的1.8%降至2020年的1.1%,2021—2023年更是降至不到1%。
随着美国社会不平等现象加剧,几乎可以肯定美国大部分人口的年收入增长率将低于总体的人均GDP增长率。这也是美国政府只有短暂机会之窗的原因。
除此之外,甚至可能在美国经济周期下行开始之前,美国政府就将面临另一问题,即通胀上升导致美国实际工资面临下行压力。美国经济周期起伏往往伴随通胀周期的变化——上行催生通胀,下行降低通胀,而通胀周期变化又与工资增长关系紧密。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工资增长一直很慢,危机前年增速为4%,到2012年已跌至1.2%,此后大部分时间仅为2%—2.5%。工资增长缓慢带来的必然影响,是通胀率的任何上涨都会导致美国实际工资增长大幅下降,甚至可能导致实际工资下降。2018年5月和6月的最新数据显示,后一种情况实际已经发生了。
这进一步缩短了美国政府利用经济周期态势性好转的利好,来抵消关税给民众带来痛苦的短暂时间窗口。
时间站在中国一边
正因美国政府面临的经济形势将随时间推移而渐趋恶化,评估美国民意的出发点就变得非常重要了。美国民调机构针对关税问题进行了大量民意调查,这些民调结果有助于判断美国民众对关税的看法。
海外网4月8日电美国总统特朗普日前威胁拟对中国1000亿美元商品额外加征关税,点燃贸易战硝烟。而在此关键时刻,印度右翼团体却妄图在中国背后“捅刀”,叫嚣要趁机抵制中国货,暗中破坏中国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