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吴忠信到西藏
1940年4月,驻藏办事处正式成立,驻藏办作为国民政府的耳目,收集到很多有关英国和西藏当局分裂行为的材料。
1940年,中缅公路关闭后,为了开辟新的援华物资通道,安定抗战后方,并“拉回西藏”,国民政府决定修建中印公路,西藏当局起初赞同,但在英国的鼓动下,很快改变态度,调兵拦截公路勘测队,并下令探路测量人员,不能进入西藏,并以“佛示不准”为理由。驻藏办与之进行了长时间的交涉,但苦于没有硬实力,最终中印公路计划夭折。
此后西藏当局更加有恃无恐,在英国的支持下成立“外交局”,规定“今后汉藏间事无巨细,请径向该机关洽办”。驻藏办对此坚决抵制,并派职员赶赴西藏当局办公地,试探态度,西藏当局不许职员进门,称必须向外交局接洽。驻藏办认为,国民政府应该坚决反对“外交局”。西藏当局此后又在拉萨逮捕几名汉民,毒打凌辱,迫使驻藏办与该局交涉。虽然手中没有“底牌”,但驻藏办坚持不与“外交局”接洽。
驻藏办如同独木,在起伏的政治波涛中苦撑。二战后期,中国与英美谈判废除不平等条约,英国又受印度独立运动的影响,干涉西藏事务能力大大下降。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威信大增,驻藏办在西藏的权威也提高了不少,时任驻京办主任的沈宗濂本可施展拳脚,但国民政府下令“以无事为大事,无功为大功”。
1946年1月,无所作为的沈宗濂将驻藏办的事务托付给主任秘书陈锡璋,自己前往南京,不再回藏。此后西藏强硬派彻底在地方政坛中占据上风,随着国民政府在内战中节节失利,西藏当局借机于1949年7月再次上演骚乱,驻藏办无奈撤离拉萨,从此成为历史的过眼云烟。
在台的“象征物”
国民党退台后,实际所管辖范围缩小,财政困难,行政部门开始大规模裁撤部门,但“蒙藏委员会”还是保留下来。当时仅仅有几百名蒙藏人士跟随国民党来台。毫无疑问,“蒙藏委员会”只作为一种聊胜于无的象征物存在。
政知见(微信ID:bqzhengzhiju)注意到,在台期间,“蒙藏委员会”从事抚恤在台蒙藏人士、培育蒙藏青年、联络海外蒙藏同胞、进行蒙藏研究等工作。2011年台湾当局的“蒙藏委员会”提出“关怀蒙藏,连结台湾”,其蒙藏业务不仅涉及两岸,还包括蒙古、俄罗斯联邦境内的布里亚特、图瓦等蒙古族裔共和国。据统计,目前台湾共有藏族人士120户,约500人,六成为工厂工人,谋生困难,处于社会边缘,所以基本都是台湾“蒙藏委员会”服务关照的对象。而在台湾地区的蒙古族人士约有400多人。
2010年,台湾当局就准备裁撤“蒙藏委员会”,但由于“蒙藏委员会组织法”并未废止,致使“蒙藏委员会”留存至今,如今,已经“高寿”近90的“蒙藏委员会”,可能又将迎来其生存与否的一道坎。
资料:
[1]王入仕.蒙藏委员会变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
[2]陈立华.简论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的历史作用【J】.中国藏学,2008年第5期
[3]柳浩.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治蒙机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
[4]魏少辉.20世纪40年代前期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涉外藏务调查研究【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4年第5期
校对|项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