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6月18日算起,印军非法越界进入中国领土已经进入到第八周。中国外交部、国防部、新华社、解放军报等6大权威机构在24小时内6次就印方越界事件发声,强烈要求印军立即撤出中国领土。这是中印在洞朗地区对峙以来,中国发出的最密集、最直率的警告。
资料图:印度大吉岭骚乱
就在倒计时滴答作响之际,印度国内却祸起萧墙——廓尔喀人闹独立了。
还记得前段时间的印度大吉岭动荡吗?当时廓尔喀人的民族独立运动组织向中央政府发出为期10天的最后通牒,声称:如果到了8月8日,印度政府仍对廓尔喀人的诉求装傻充愣、无动于衷,那么,更大规模的骚乱将到来!
资料图:印度大吉岭骚乱
可8月8日已经过去,廓尔喀人在这天并没闹事,印度国内也显得格外“安静”,印度政府是不是就此躲过一劫了呢?
并没有!只能说,8月8日是廓尔喀人对印度政府最后的忍耐期限,现在期限已过,更大规模的动乱和冲突可能正在酝酿。
廓尔喀人这把“弯刀”会不会首先发难,狠狠地捅印度政府一刀呢?
“国先自伐,然后人伐之”,印度这次算是摊上事了。
文|库叔
本文由瞭望智库综合。
1,升级
廓尔喀人与印度政府对峙很久了,他们只为一件事:独立建邦!
这团火在廓尔喀人主要聚集的西孟加拉邦大吉岭地区越烧越旺,大有燎原之势,让印度政府相当头疼。
西孟加拉邦可不是一般的邦。这次与我们对峙的印度军队所需补给,是通过锡金南边紧邻的西孟加拉邦运来的,其位置如下图所示。然而,就在印度军队幻想着要和中国掰手腕的时候,恰恰是西孟加拉邦这个他们最重要的补给线,爆发了严重内乱!
资料图:印度大吉岭骚乱
整件事情是怎样发展到“最后通牒”地步的?
*今年5月,印度西孟加拉邦的首席部长班纳吉,要求把孟加拉语纳入尼泊尔语区必修课,当地10年级以下学生必须学习。此举引发了当地讲尼泊尔语的廓尔喀人政党——廓尔喀民族解放阵线(GJM)的不满,被廓尔喀人视为“文化侵犯”,遭到严重抵制。
资料图:印度大吉岭骚乱
*6月8日,GJM的支持者开始焚烧公共财产并投掷石块,警民对峙导致至少12人受伤。在随后的一个多月内,GJM支持者开始频繁制造暴力事件、烧毁大量公共设施。印度政府不得不派军队封锁了从大吉岭地区通往锡金地区的唯一一条公路,以防止暴乱外延。
*7月9日,廓尔喀独立建邦运动支持者在新德里集会游行,要求印度军方从大吉岭地区撤军,同时主张独立建邦。
*7月20日,GJM支持者分别向税收部门以及村务委员会投掷炸弹,两间办公室最终被烧为灰烬,他们还在当地法院门口抗议,要求恢复已经中断32天的互联网服务。印度国防部一名官员称,迫于动乱的形势,驻扎的印军已经于7月18日紧急撤离大吉岭地区。
*7月29日,廓尔喀人示威者在距大吉岭15公里的苏克纳集会时遭到警察阻挠,双方发生暴力冲突,造成至少4名示威者受伤,其中一人伤势严重。也是在这天,GJM在大吉岭总部召开紧急会议,向中央政府发出了限期十天的“最后通牒”。
*7月30日是“全球集会支持廓尔喀人运动日”,当天,廓尔喀人支持者在阿里布尔杜阿尔地区举行游行集会。谋求独立建邦的廓尔喀人示威者继续与警方发生冲突,开始向警方投掷石块。冲突导致十几名GJM支持者受伤,另有5名警察受伤。
由上可见,整件事的起因看似是“文化侵犯”,廓尔喀人不从,才一步步升级到8月8日的“最后期限”。我们不禁要问:就是让廓尔喀人学个语言而已,用得着大动干戈闹独立吗?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其实,廓尔喀人争取独立建邦不是一两天了,从他们被划入西孟加拉邦的那一刻起就没有停止过!这次的“文化侵犯”也只是一个“导火索”。
2,爆发
印度是联邦制国家。邦,是其一级行政区划,级别相当于中国的省。西孟加拉邦,是印度偏东北部的一个行政区域,也是印度最重要的邦之一。在英国殖民时代,这里是英印政府所在地;印度独立后,西孟加拉邦的首府加尔各答一直是印度的经济和文化中心,直到80年代初,加尔各答仍然是印度第一大城市。
在大吉岭的历史上,尼泊尔、锡金、孟加拉和英国殖民势力长期纠缠不清。
1765年,当地原住民雷布查人以锡金国王的名义修建了名为“大吉岭”(Dorje Ling)的寺庙。后来这块山间高地也以此为名。
18世纪末,来自尼泊尔的廓尔喀人引兵至此,用20年左右的时间将其纳入尼泊尔版图。但很快,尼泊尔在1814年与英国殖民者的战争中落败,将该地区拱手让出。随后,这片土地被英国人扶植复国的锡金收回。
资料图:印度大吉岭骚乱
19世纪30年代前后,英国人开始逐步开发大吉岭,建设疗养院、茶园等,使之逐渐成为殖民者以及印度王公贵族的避暑胜地。19世纪40年代末开始,英国殖民者和锡金王国关系恶化,摩擦不断。英国人在随后的十几年时间里逐步将大吉岭地区的控制权收为己有。1866年,大吉岭地区正式形成目前的版图和规制。
1947年后,随着印度摆脱英殖民统治,这一地区的民族矛盾开始显现。独立后的印度将大吉岭划入西孟加拉邦,使用尼泊尔语的廓尔喀人和使用孟加拉语的印度本国移民分别占据了山区和平原。民族和语言不同带来的身份认同差异使廓尔喀人寻求民族自治、独立建邦的诉求逐渐成型。
有了这个想法,廓尔喀人就一直在进击:
*20世纪50年代开始,廓尔喀人要求将尼泊尔语列入印度宪法规定的官方语言,同时进一步要求实现大吉岭地区的区域自治;
*20世纪80年代,独立运动进入高潮,连续28个月的抗议活动迫使印度政府妥协,为廓尔喀人成立了半自治区;
*10年前,廓尔喀人再接再厉,掀起了持续3年的独立运动,获得了独立的司法、行政和财政权。
不过,印度当局始终拒绝为廓尔喀人独立建邦,还将廓尔喀人的举动视为治安问题,看到“火星”就“以暴制暴”,见到“燎原之势”就认怂,停火之后又耍赖,最后再度激起反抗......循环往复。
曾参与过1986年廓尔喀暴动的达哈儿说:“西孟加拉邦政府从来也没有理解或承认过我们的文化是存在差别的。”
北孟加拉大学政治学的退休教授亚辛也认为:“是时候承认廓尔喀人对文化认同的要求了,这是他们应得的。”
2017年6月18日,廓尔喀抗议者在位于德里议会大楼前示威,要求从西孟加拉邦独立。(图片来源于东方IC)
直到今年6月,西孟加拉邦政府的语言教育政策又“点火”了。
廓尔喀人引起的动荡,其威力到底有多大呢?
3,弯刀
对于廓尔喀人的部族性格,简单点说,其实就一个字:猛!
19世纪初,英国入侵尼泊尔,英国人以3万人对付尼泊尔1.2万人。经过两年的浴血奋战,廓尔喀兵宁死不屈的作战精神得到了英国人的敬佩。在英国与尼泊尔签订的条约中,特意注明英国享有在尼泊尔招募廓尔喀兵的特权,从此廓尔喀雇佣兵开始走向世界。
资料图:廓尔喀雇佣兵
廓尔喀雇佣兵,是世界闻名的外籍雇佣兵军团之一,他们以纪律严明和英勇善战闻名于世,而且对雇主英国人和印度人非常忠诚,在过去的近200年里,廓尔喀人参加过几乎与英国或印度有关的所有战争和冲突。
1815年开始,英军的殖民地部队编入第一支由廓尔喀兵组成的步兵营。之后加入英军的廓尔喀雇佣兵越来越多,并成为英国在各主要殖民地实施统治的重要武装力量。
为生活所迫,他们大多世代以当兵为业。他们毫不掩饰地说:当兵就是为了钱,没有其他目的。为保住饭碗,他们一般都能逆来顺受、盲目服从。
资料图:廓尔喀雇佣兵
他们引以为傲的特有武器就是廓尔喀弯刀。这种刀的俗称并不怎么好听,叫“狗腿刀”,刀背宽厚、刀锋异常锐利而且向前凸出,很适合劈砍,能够一刀砍断大型动物的后腿。这种充满传奇色彩的军刀是肉搏战的利器,当弹药用尽时,廓尔卡人会手持弯刀,跟敌人誓死肉搏。二战时期,廓尔喀士兵曾经在北非和亚洲战场上多次使用冷兵器进行刺刀冲锋;在某次战斗中,廓尔喀兵星野潜入日军阵营,最后只留下一个日军活口,使敌军闻风丧胆。在战争时期,每把廓尔喀弯刀的刀背上,都刻有廓尔喀士兵的名字,一直伴随他们到退役。
1993年,英国比斯利,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为来自皇家伊丽莎白第6廓尔喀步枪团的中尉颁发女王奖章
早在1947年印度独立时,根据英印尼三方《加德满都协定》,印度瓜分了80%的廓尔喀部队,规模达到18个联队,成为印军最著名的部队,印军习惯把他们称为“托马”。
不过,廓尔喀士兵虽然生猛,但也并没有传说中那样凶神恶煞、如天兵下凡,很多都是英国通过报纸电影等媒体添油加醋地宣传出来的。
实际上,1949年以来,廓尔喀士兵多次败于解放军手下。
廓尔喀雇佣兵(图片来源:新华网)
*在朝鲜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多次与英军的廓尔喀士兵展开白刃战。在雪马里战斗中,志愿军第63军歼灭了英军第29旅“格洛斯特营”和一个炮兵队、一个重坦克连,毙敌中校营长以下官兵129名,俘敌副营长以下459名,其中不乏廓尔喀雇佣军。此外,还缴获各种火炮20门、坦克18辆、汽车48辆及其他军用物资一部。
*在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中,印度派出了最擅长白刃格斗的廓尔喀部队和锡克部队。这两支部队曾被西方军队吹嘘为白刃战天下无敌,其凶悍善战的形象,令敌人闻风丧胆,被外界誉为世界上最令人生畏的雇佣军。当年11月,解放军切断西山口至邦迪拉的公路,使南逃的印军第62旅落入埋伏圈。在白刃战中,急于逃脱的印军廓尔喀士兵被我人民解放军的三棱刺刀杀的丢盔卸甲,抱头鼠窜。经此一战,印军的战斗精神被解放军彻底打垮。从此,再也没有任何廓尔喀士兵敢于挑战解放军的刺刀!
当然,对于印度来说,廓尔喀部队战斗力绝对非常强悍。如果廓尔喀人闹独立,拉起一支武装搞游击,必定会让印度政府相当头疼——在印度东部,一直都有大批游击队,印度政府曾多次投入大量准军事部队、特种部队和各式武器进行围剿和扫荡,尚无法取得决定性胜利,如果廓尔喀人加入,将更加难以应付。
4,动乱
印度各邦之间的关系本就非常松散,凝聚力差,而且印度也有按语言建邦的传统,有独立建邦要求的地区远不止大吉岭地区一个,再多一个“廓尔喀兰邦”,应该也算不上什么新鲜事。
对这些独立建邦诉求,印度政府早就了然于胸,却仍然不愿妥协,为什么?
原因在于:如果廓尔喀人愿望达成,那么按语言建邦模式就可能会被更多部族复制。别忘了,在印度,超过百万人口使用的语言就有30多种,超过1万人使用的语言有100多种,此外还有数以千计的各种方言。
换言之,在印度这地方,如按语言划省,那就是个坑,后患无穷。
这个坑是谁埋下的呢?当然是英国!
为了保证自己这份最大殖民资产江山永固,在划分印度各省和土邦边界时,狡诈的英国殖民者一直在玩平衡术。
然而,印度人把英国的“平衡术”玩坏了!
1920年,国大党将“按语言原则划省”作为一项重要目标写入纲领。
使用同一语言的居民区划入同一个邦,导致印度版图内邦的数量从独立时的16个增加到了28个,另有7个中央直辖区。
这种划分方式不仅阻碍国内跨地区贸易发展和劳动力流动、打乱原有产业布局,而且不利于培育国民高于地方的国家认同,国民首先认为自己是泰米尔纳德人、西孟加拉人、旁遮普人、马哈拉施特拉人等等,然后才是印度人。
在平时,这会激励政客们的分离主义动机;一旦国家有事,会给地方分离主义者提供极大便利。
同时,印度某些邦体量太大,实际上具备了独立建国的条件。如北方邦人口接近2亿,进一步加剧了上述矛盾。
实际上,早在1980年代,南印度四邦建立“达罗毗荼联邦”、旁遮普建立“卡利斯坦国”等独立主张就曾在印度政界登堂入室。英迪拉·甘地在1980年大选中当上总理后,毅然出动枪杆子镇压了锡克人,再赔上自己的生命,才终于平息了这一轮分离主义浪潮。但是,一批地方政党仍在这一轮风潮中亮相,国大党多年一统天下的局面被彻底打破。
在这种环境下,按语言原则划分行政区比贯彻地区制衡原则,更能有效动员群众开展政治斗争和竞争选票。当初,印度按语言划分邦界是从安得拉邦打开突破口的,此先例一开,印度政府就再也无法遏制按语言原则划分邦界的压力,相关暴力冲突和争端此起彼伏:
*1949年,老国大党人波提·斯利马穆卢在马德拉斯泰卢固语地区掀起运动,要求建立泰卢固语安得拉邦。1952年,斯利马穆卢绝食58天后饿死,在泰卢固语地区引发大规模骚乱,尼赫鲁在斯利马穆卢死后第四天被迫宣布设立泰卢固语的安得拉邦。
*1956年1月,由于孟买邦内操马拉地语的马哈拉施特拉居民不满与古吉拉特语地区继续在一个邦内,孟买市爆发骚乱。3月,政府被迫让步,决定将孟买邦分割为古吉拉特、马哈拉施特拉两个语言邦,随后又在马哈拉施特拉居民压力下决定将原计划作为中央直辖区、5年后再定归属的孟买市划为马哈拉施特拉邦首府,结果又在古吉拉特邦引起骚乱。
马哈拉施特拉邦设立后,其内部存在的那格-维达尔巴分离主义运动就倍受激励;安得拉邦设立后,要求分割该邦新设特仑甘纳邦的运动和暴力冲突随之兴起,其领导人在2009年效仿斯利马穆卢绝食,逼迫联邦政府同意正式启动分邦程序;受此鼓励,北方、比哈尔等邦内部要求设立新邦的分离主义运动也水涨船高……
所以,印度当今的内乱是从娘胎里就带来的。
这毛病,难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