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精彩新闻推荐 > 正文

环保局长写“雾霾小说”:为了更好地活着治霾(3)

2016-01-18 14:35:34  中新网    参与评论()人

王奇锋对李春元的评价是“有血性、直言不讳”,即便当着领导的面。

有时开会,坐在后排的李春元突然大声发言,打破一阵沉寂。“不算很守规矩,但尊重规则。”他形容自己。

有关新环保法执法问题,李春元在小说中将其称为“牙疼”。他认为,尽管环境治理得到高度重视,但执法条件和保障机制都需要进一步完善。否则,只有“忒宏观、忒框架”的法律,光凭环保部门之力,小马难以拉动大车。

心霾

不同的读者对环保局长的“雾霾小说”有各自的领会。

一位银行系统人士询问李春元,说为了学习“担当精神”,要买几百本小说。李春元哈哈一笑:“银行也要学习担当精神?”

北京某公益组织负责人赵亮则觉得小说很接地气,“既道出了环保为何尴尬的原因,也把解决问题的方法暗含在里面”。他认为,治霾应当加强公众参与,形成治霾的合力。

推动治霾合力的形成,这也是李春元写小说的目的。

从《霾来了》到《霾之殇》,官场从来不是作者聚焦的唯一领域。政府请来治霾的专家、经历丰富却命途多舛的出租车司机大侃、推销假环保炉具的商人庄君、外号“小模特”的锅炉工……借助他们的口与眼,李春元把治霾涉及到的方方面面细节都编排了进去。

一个例子是,在《霾之殇》中,司机大侃的话点中了现实的痛处:“社会舆论担心民众的买车用车权益成为各地治污中的软柿子。”随即,他分析了这种担心的来源:污染源数据公开程度不够、油品质量尚存问题等。

“在治霾过程中,也要考虑适应民意,让民意与决策同向而行。”李春元说。

第一部“雾霾小说”推出后,李春元被提问得最多的问题之一便是:“你小说中讲的胡县长,原型到底是谁?”但《霾之殇》出版后,这个问题再没有人提起。

为了避免对号入座,李春元把小说中的地点都以字母代替。有的字母里,他暗藏玄机。

“一个E县,一个F县。是不是一个有底线,一个没底线?”他用手指在空中比划,笑着说,小说可以既真切又委婉,这可能是自己在“老想表达”时的最佳选择。

在李春元看来,飘浮在空气中雾霾,未尝不是“心灵中的雾霾”的现实映照。“治霾先治官”,他在小说里写下这样一句话。

依李春元的思路,雾霾三部曲之间是递进关系。“《霾来了》站在人们过去对雾霾不了解的背景下,让人们知道霾形成的原因和怎样去预防它;《霾之殇》更深一层,上升到怎样对依法治霾、科学治理的层次。”

至于第三部小说,这位环保局副局长还没有完全构思好。但当记者问及曾顶住压力治霾的吕副县长的命运,他抿紧嘴唇,睁圆眼睛并快速地眨动几下,然后笃定地说:

“还得升!”(记者尹丽)

(责任编辑:赵逸 CN03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