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让信息丝路串起发展梦想

2017-09-21 08:02:10    央广网  参与评论()人

甘肃敦煌,古丝绸之路黄金段的重要节点,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四大文化体系交汇地,跨越千年,风云际会,再次迎来文明交流对话的盛事。

9月19日,由人民日报社主办的2017“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将在敦煌举行。这是论坛连续第四年举办。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为论坛开幕发来贺信,指出“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为各国媒体对话交流、务实合作提供了一个平台。希望各国媒体用好这个平台,为推动国家关系发展、沟通民心民意、深化理解互信方面积极有为,为“一带一路”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今年,来自全球126个国家、265家媒体的知名媒体人将参加本届论坛。论坛已成为由中国媒体主办的规模最大、参与国家最多、参会外媒最多、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全球媒体盛会。

自2014年首次举办以来,“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坚持致力于扩大“一带一路”朋友圈、当好市场融通黏合剂、画出情感相通同心圆,已成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品牌资源,成果丰硕,前景可观。

论坛盛会形成磁场效应

2013年秋天,习近平主席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开启了全球互利合作的机遇之窗。如今,“一带一路”倡议已成为最大规模的全球经济振兴计划、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前景最好的国际合作平台,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响应。

“‘一带一路’在世界这么受欢迎,是因为中国找到了自身发展经验同世界需要的契合点。”美国库恩基金会主席罗伯特·劳伦斯·库恩表示,“一带一路”建设将成为21世纪最伟大的故事之一。

伟大的故事需要精彩的讲述者。

“希望我们借助论坛这个平台,通过全球媒体的协作,共同描绘‘一带一路’新蓝图,续写共建共荣新传奇,打造绿色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智力丝绸之路、和平丝绸之路,把更繁荣、更和谐、更美好的世界带给明天。” 在2016年的论坛开幕式上,人民日报社社长杨振武在致辞中说。

“当前,世界需要领导和激励,‘一带一路’的提出恰逢其时。”英国每日邮报集团邮报在线网国际业务总经理詹姆斯·利弗说,“媒体要扮演起故事讲述者的角色。通过媒体报道,‘一带一路’越来越为西方读者所知。感谢人民日报社让世界各国的媒体汇聚一堂,提供了一个让各国媒体见面的绝佳机会。”

今年7月4日,俄罗斯,莫斯科。在两国元首的见证下,人民日报社社长杨振武和俄罗斯国家通讯社塔斯社社长米哈伊洛夫交换了全面合作协议。人民日报社和塔斯社将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开展广泛合作,为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显而易见,媒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对国家间关系的发展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如果俄中媒体传播关于对方国家的正面新闻信息,两国人民就会对对方国家感兴趣并且相互善待。”俄罗斯联邦出版与大众传媒署事务管理局外事处处长奥列格·叶戈鲁宁说。

随着中巴经济走廊建设项目的推进,巴基斯坦有望告别电力短缺时代。当人民日报记者走访巴基斯坦,当地群众对记者连声说,“感谢中国兄弟为我们带来光明”。

巴基斯坦联合通讯社新闻总裁纳伊姆·乔杜里已经是“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的老朋友。他说:“从中国的繁荣稳定发展中,不难看出中国具备保障‘一带一路’成功的强大实力。我将继续把我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发表在巴基斯坦媒体上,让更多巴基斯坦人更加积极地投入到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中。”

“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硕果累累,体现了人民日报社作为世界级媒体集团的积极担当。2014年,9个国家的21家媒体代表与国内9家中央媒体、12家省级党报共同签署《丝绸之路经济带媒体合作论坛联合宣言》。2015年,人民日报社与来自23个国家的33家主流媒体签署《双边合作谅解备忘录》。2016年,论坛更是系统性地达成6项成果,携手共奏“一带一路”同心曲。

论坛已形成强大“磁场效应”,吸引越来越多国家的媒体朋友参与,共话推动“一带一路”媒体合作的务实举措与美好愿景。

媒体合作打通民心丝路

“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两千多年前,先人的胼手胝足,开通了亚欧大陆交流通道,奠定了今日友谊桥梁的基础。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今年5月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这样点明民心相通对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意义。

今年4月,哈萨克斯坦,扎尔肯特。前来采访的人民日报记者在此邂逅了阿拉木图电视台的记者,前者在拍摄“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哈两国友好交往的故事,后者在拍摄哈中文化交流历史印记纪录片,阿拉木图电视台记者帖木儿兴奋地邀请两国媒体兵合一路,同时拍摄采访,将彼此摄入镜头。

9月14日至9月17日,2017“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前期跨境联合采访在甘肃拉开大幕。来自中国和南亚、东南亚、非洲等国的100余位媒体人兵分三路,深入兰州白银、金昌武威、酒泉嘉峪关等地进行采访。

参观完白银火焰山国家矿山公园博物馆后,《孟加拉国独立报》新闻部主编拉赫曼·米尔拿起留言台上的毛笔,饱蘸浓墨,在宣纸上写下I LOVE BAIYIN CITY(我爱白银)几个大字。“这是我第一次来到白银,我感觉这是一座美丽的城市,空气清新,市容整洁。可惜这次停留的时间太短暂了,我希望有机会再来到这里,也希望让更多孟加拉人知道这座城市。”

来自新加坡新传媒集团的制片人吴财金一路边走边采边摄。“回国后,我将推出一些介绍性栏目,为新加坡观众介绍‘一带一路’。目前,新加坡的观众还不太了解‘一带一路’的具体概念,也不太清楚涉及到哪些国家地域,我希望通过节目,让观众们了解到,‘一带一路’并不是虚无的政策或者概念,而是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计划。”

去年,人民网和南非时代传媒集团、韩国中央日报、俄罗斯自由媒体网站等16家新媒体集团成立“一带一路”国际新媒体联盟,共享新媒体资源。今年5月11日,由外交部和人民网联合打造的“新媒体上的互联互通”专栏上线。 “一带一路”参与国观众足不出户,也能看到原汁原味的中国新媒体产品“网红爆款”。

作为一项沟通多元文明、众多族群和国家的合作倡议,“一带一路”不仅体现在地缘空间,也体现在精神空间、情感空间,各国媒体应当携起手来,弥合分歧,消除隔阂,拆除心墙,释放信任,把情感拉近,让心灵交融。

中外联手推动理解升级

点开“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官网及“一带一路”全球媒体协作网,会发现历届会议积累的媒体写作资源在此汇集分享;通过人民网承办的新闻报道多语种服务平台,能够实现多语种采访、多语种创作、多语种推广、多语种落地。

津巴布韦《先驱报》总编辑腾达伊·曼万维凯表示,该报有记者到中国进行交流培训,在10个月期间,每个星期都会发回关于中国的主题文章,让津巴布韦民众看到了一个更加真实、亲近的中国。

通过论坛,人民日报社已接待国际媒体访问团组250个批次、近3000人。而论坛之外,媒体合作也从未停歇。

人民日报社派出媒体交流团组和专题采访小组等100多个批次、1000余人次,在世界各地举办研讨会、对话会、签约仪式近200场。通过设立媒体合作论坛秘书处,负责落实双边及多边媒体合作各项活动,为各国媒体参与“一带一路”主题采访提供便利。

“这不是我第一次来中国,此前我曾去南宁报道过东博会,也受中国外交部邀请,参观过南方的一些经济特区。我希望通过参加此次论坛,能够促成文莱和中国媒体之间更多的合作,加深两国之间的友谊。”文莱《婆罗洲公报》记者阿齐兹·伊德里斯对此次“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充满期待。

《中国茶时间》是由中德媒体人共同打造的一档以介绍中国文化为主的大型德语电视节目。该节目的策划人兼制片人曾莉在看到一些德国媒体的涉华负面报道后,深感文化隔阂对双方理解互信的阻碍。她联手德国媒体界资深专业人士成功打造《中国茶时间》,备受德国观众青睐。

“印尼有句谚语——不理解彼此,就不会爱彼此”,印度尼西亚安塔拉通讯社编辑古斯蒂· 阿亚尼说,“‘一带一路’倡议强调互联互通,这与印度尼西亚倡导的包容、开放精神不谋而合。相信未来通过两国之间的媒体合作,能够化解两国之间的误解,加深两国之间的相互理解。”

《 人民日报 》( 2017年09月19日 01 版)

相关报道:

    关闭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