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晚上7点多,摇最后一批号时,大家又紧张起来。排位651号的王永生就在这批摇,已摇完号的村民也没走。大剧院内的摇号现场和剧院外的直播大屏前都站满了村民,都盯着,看村书记排在第几位。
看到这些,王永生说,“哪位村民愿意替我摇号?”
“我来。”三四位村民举了手。
“就你吧!”王永生挑了离他最近的一个小伙子。
“700多号,这回摇号是真的,真是公平呀!”王永生的号一摇出来,村民们服气了。王永生和所有干部也松了一口气。私下里,王永生告诉记者,他真怕摇出个前10号来,“那样,真是说不清了。”
村民李福——
处处符合村民的意愿
“公开、公正、公平”,“拆迁为民、心系百姓”……在临河村委会会议室内,这样的锦旗挂满了两面墙。一面“党的阳光温暖百姓”是77岁的老党员李福送的,这也是他和所有村民的心里话。
“政策好,党员干部领导得好,处处都符合村民的意愿,村民才支持,拆迁才得到顺利进行。我永远忘不了一句老话,‘吃水不忘挖井人’。”李福说,“拆迁对我们这些村民来讲都是头一次遇到,心里没底,疑虑又多。很多老百姓心里结了很多疙瘩,能落下多少好处,不会不公平、不公开吧……镇村两级党组织给我们讲党课,让我们和村民代表一起为大家做工作,村民心里的疙瘩解开了。”
“这次棚改拆迁补偿大大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李福说,作为老党员,我们要支持政府的政策,家里最先挂起了党旗,也和其他党员一起带头签约腾房。可作为村民,我们还是在算自己的小账,“十几年前,女儿所在的村拆迁时,4分多地,补了50多万元。现在经济发展这么好,生活水平提高了,家里6分多地,至少能翻倍吧。”
丈量完宅基地,补贴政策发下来了,李福和家里人一算账,吓了一跳,按照政策,全家7口人,补300多万元,还能分上两套100平方米、两套75平方米的房。有房,还有现金,这下我们没有后顾之忧了。
从签约到摇号,一步步都是按照宣传的政策实施,一分不少,一平方米不差。村民服气了,把一面面锦旗送到了村委会。
本报记者 龙露 文并图 J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