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起义建立了中国工农革命军。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端,但起义军用的是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番号。八七会议后,毛泽东在张家湾部署秋收起义的军事会议上决定,将驻修水、安源、铜鼓的革命武装统一编成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全师共5000余人,由卢德铭任总指挥,余洒度任师长,下辖3个团,第一次打出中国工农革命军的旗帜。同时表明,秋收起义不仅是军队的军事行动,而且有大量工农武装参加。以萍乡工农武装为主体的工农革命军第二团,就是秋收起义的重要力量。以秋收起义建立工农革命军为开端,中共领导湖南、湖北、江西、广东、福建、河南、陕西等省武装起义组成的部队均称工农革命军。如湖北黄麻起义组成工农革命军鄂东军,南昌起义第24师与海陆丰起义农军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2师。湖北黄冈回龙山农民起义称工农革命军第6军。清涧、渭华起义组成西北工农革命军,等等。中国工农革命军在开辟中国革命道路的历史舞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秋收起义把党的工作重点转向农村。俄国十月革命走的是城市革命道路,南昌起义、广州起义以及原计划秋收起义与长沙暴动占领长沙,都属于走城市革命道路的探索。南昌起义后,起义部队放弃南昌、南下广东,目的是恢复广东根据地,夺取出海口,取得共产国际援助,重新北伐,但是这一目标未能实现。广州起义建立广州工农民主政府,计划夺取全省政权,也以失败告终。这些事例证明:在反革命势力掌握强大武装并占据中心城市情况下,通过城市起义夺取政权是不可能的。中国革命只有在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积蓄力量,才能夺取革命胜利。秋收起义开始虽然也以攻占中心城市为主要目标,但受挫后,毛泽东审时度势,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走上在农村建立根据地,以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道路,代表了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
秋收起义为建立中国共产党武装力量体制作出了重要探索。参加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向农村转移途中,由于党组织不健全,部队思想较为混乱。到达江西永新三湾时,中国共产党前敌委员会决定改编部队:由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建立各级党组织和党代表制度,党支部建在连上,班、排有小组,连以上设党代表,营、团建立党委;连以上建立各级士兵委员会,实行民主制度,在政治上官兵平等。“三湾改编”确立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工农革命军所到之处,首先与地方党委建立联系,发动群众,开展土地革命,帮助建立工农政权。从秋收起义到建立井冈山根据地,逐步形成主力部队、地方部队和赤卫队(民兵)“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从秋收起义建立中国共产党前敌委员会作为最高领导机构,到“三湾改编”“支部建在连上”“营以上建立党委”“党代表制度”(即政治委员制度),以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思想政治工作”,“士兵委员会制度”,“军队民主制度”等等,逐步发展,不断完善,成为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和重要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