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公办学校刹住了,私立学校,或者说民办学校就成了最公开的跑道。私立教育,在全世界的教育服务定位中,都是特殊或者更高教育的选择,不在政府需要保障的范围内。在过高期望的推动下,众多家长与学生,走向了一个高负担之路。
“孩子的妈妈,我女儿,公务员干了十多年。希望外孙按照著名民办小学——著名民办初中——著名公立高中——清华北大交大复旦和海外常青藤的‘牛蛙’式路线成长。”
相信这位家长的期望,也是很多家长的期望,不知道这位家长的期望依据何在,我倒是提醒各位家长,这条路本就不是多数人应该走的路径,也是无法实现的。
2017年高考报名人数940万,清华北大合计招生7000多人,这个比例是多少?加上交大复旦的7000多,这个比例有多少?美国常青藤学校近年在国内招生总量不足1000人,这是一个什么概率?
美国总统只有一个,清华北大校长只有一个,中国篮球界至今也只出了姚明这么一个国际巨星。人是有差距的,我们需要对自己有清醒的定位。但我们的很多家长从孩子进入学校那一天开始,实际上就把自己的孩子推向这条跑道。
文章中,这位爷爷也承认,他们所追求的四大名校的录取率只有5%。哈佛大学的申请录取比大约也是这个水平。
这种高期望值与定位,恐怕不能责怪教育部与学校吧?无论什么人都向这个方向奔跑,因此有人说中国的学校教育是一个淘汰赛。这个说法也对,问题是谁选择了这场淘汰赛?
家长们为什么会疯狂?有文化的原因,有观念的问题,也有现实的社会保障问题,生存问题,但都与教育无关。
更重要的是,既然选择了这条跑道,就需要明白,这条跑道必然是辛苦的,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英国,而最后的结果,也是我们所无法把控的。这个道理,全天下都一样。
我们对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教育的误解,也是我们怨言与情绪不断放大的主要原因。在美国,精英教育的辛苦与严苛,是我们很难相比的。
私立学校,根据自己的不同定位,往往有着更为严苛的要求,甚至是没有道理的要求与规矩。摘录一段美国明尼苏达沙特克圣玛丽中学一位中国小留学生多年前写的感受:“出国之前大家都会说国内应试教育如何艰难,美国课业如何轻松简单,结果出国之后发现所谓的简单都是鬼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