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矶时报》对电影《二十二》的报道
明星的赞助声援,网民的众筹转发,名人效应和新媒体的力量将海内外观众共鸣的情感汇聚起来。平淡的叙事成为暑期档电影的一股清流,但海外发行方表示:“对于这样一部非同一般的影片,票房的多少不是最重要的。”《二十二》引起了海外华人、国外文化机构和各界人士对“慰安妇”受害者这一特殊群体的关注,其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远大于其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
《华盛顿邮报》评论说:“《二十二》所要描写的,是无法更骇人听闻的历史。但是导演郭柯却采用了一种更加沉静的表现手法,一方面是出于对幸存者的尊重;一方面,这种让人沉思的方式本身,就是对幸存者的记录,对逝去的追念。”《洛杉矶时报》表示:“在令人恐怖的二战中,‘慰安妇’常常是一群被忽略的群体,而导演郭柯却让这些幸存者发声。《二十二》不是一个让人放松的电影,它也不应该是。”《国际电影杂志》评论说:“郭柯的《二十二》优美而充满恭敬,并没有尝试着强制她们进行回忆,但这些没有被说出的反而让这些无法想象的残忍变的更加让人恐怖。”
抗日战争已经过去了大半个世纪,中国仅存的“慰安妇”受害者数量正在逐渐减少,如果没有《二十二》,这段民族创伤的记忆将会随着尘土掩埋,腐烂,直至消失。但幸运的是,电影作为一种传播语言,《二十二》将这段历史扩散到了大洋彼岸,唤起了海内外观众对战争的厌恶和对战争受害者的同情,温情地陈述了一个国家的文化和民族性情——不仇于过往,不忘记历史。(作者:刘信彤 现居美国西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