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宏皓
在2017年爆发的数字货币ICO热,不管项目白皮书内容如何,融资金额动辄数千万元,而且融资时间几天或几小时。
币圈太火,链圈人已经不够用了。所谓的币圈,即通过ICO炒各种虚拟货币的人,而链圈则是指进行区块链研发和应用的专业人士。开展ICO的项目也越来越离谱,没有项目说明书、抄袭代码、不看项目资质。ICO项目的宣传者让小区的大妈们都以为抢到了数字“货币”ICO就能爆炒几十倍。
ICO是什么?ICO是区块链公司通过发行项目代币向公众募集资金的一种方式,是一种网络众筹模式。区块链公司,为了筹集业务发展中所需要的资金,会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一定社会需求,利用区块链技术中智能合约,发行项目代币,募集BTC、EHT等数字货币,将项目部分产品或服务出售给投资者。当项目开发完成、服务开始运行后,投资者可以使用这些代币来运行服务,也可以通过持有或出售它们来获利。
那么,ICO是打着虚拟货币的名义进行传销诈骗,还是靠商业模式创新呢?今年最典型的便是打着ICO的幌子,搞加密虚拟货币传销的庞氏骗局。相比P2P行业当时20%的年化收益率,打着ICO幌子行传销之实的传销项目可以打出200%甚至2000%的收益率并进行诱惑性宣传。迄今为止,百川币、维卡币、珍宝币、五行币等都是已经被查获和曝光的数字货币传销案。
ICO虚拟的财富效应吸引各路人马不断涌入,而项目质量却鱼龙混杂。一些ICO项目的创始人连相关的技术背景或创业背景都没有,就是纯忽悠、纯圈钱。这类项目数量在90%以上。有些创始人连区块链都不懂,连代币怎样发行都不懂,他就说因为想要跟自己的传统行业相结合,就找行业内的人,随便拷贝一份白皮书,发代币。发完代币,有良心的人还会虚拟跟大家玩一会;没良心的人,圈钱到手人就消失了。
就当前市场情况来看,绝大多数ICO项目自身并没有发展前景。只是数字加密资产市场的暴涨,使得ICO逐步沦为投机性工具,为了投机而投机,很少有人去在意项目本身的发展空间。在此背景下,ICO逐步呈现泡沫化趋势和传销化趋势。在这场泡沫中,既便是用常识判断就不靠谱的项目,也能得到投资者的热捧。
数字货币ICO的火热,连社区里的大妈都参与其中。疯狂的背后是众多不专业的散户蜂拥而至,他们甚至连比特币和ICO是什么都不太清楚。炒作代币价格已经成为散户投资者的危险游戏。
一个项目一般只有几百人参与,这也造成代币的筹码相对集中。项目方都是通过坐庄拉升代币价格,吸引投机者参与炒作,然后进行抛售、出货,参与者基本上都是损失惨重,或者血本无归。
当前ICO领域的交易平台均为民营,交易平台与项目发起方进行暗箱操作,将一些项目完成代币认购后便打包上交易平台抛售。ICO作为一种低门槛、快捷的融资方式,正因为其融资太容易又缺少监管,加上投资人缺少辨别能力,在暴富心态下参与其中,面临极大的投资风险。
9月4日15时,央行联合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工商总局、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7部委在央行网站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首次将ICO本质定性为“一种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并认为这种行为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非法发行证券以及非法集资、金融诈骗、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
《公告》要求本公告发布之日起,停止一切各类代币发行融资活动。对于发现涉嫌犯罪问题的,还将移送司法机关。在本《公告》发布之后,各种虚拟货币应声大跌。
央行已经明确指出,用实质重于形式的穿透式监管来看,ICO属于变相非法集资。本次《公告》还将“秋后算账”,对已经完成的ICO项目中违法违规问题严肃查处。
宏皓:
中国金融智库首席金融学家、中国金融家俱乐部主席、中国金融促进会会长、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北京交通大学客座教授、中经产业基金理事会秘书长。
25年从事金融投资理论的研究和实践,指导各地政府产业投资基金的建立及运作,帮助地方政府用金融创新搭建多元化的投融资平台实现转型升级。中国讲金融最权威的专家。
近10年来著有《理财决定命运》、《融资决定成败》、《金融学家给你的七封信》、《中国未来经济模式——互联网金融如何助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等24部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