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哪个景区安检比机场还严?到“中国天眼”体验一下

2017-09-08 15:56:44    央广网  参与评论()人

哪个景区安检比机场还严?到“中国天眼”体验一下

新华社贵阳9月8日电(记者齐健)自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以来,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顺利完成了前期调试并开启试观测。同时,数以万计的游客造访平塘县,登上“中国天眼”景区的观景台,目睹了这座庞大的“天文机器”。

这些游客都经历了比机场还要严格的安检,包括手机、相机等在内的电子设备,一律寄存,不能随身带入景区。为什么如此严格?

  中新社记者 贺俊怡 摄

从“省长令”和一部地方性法规说起

“中国天眼”是去年落成启用的,但其实早在2013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就以省长令的形式发布了《贵州省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电磁波宁静区保护办法》,规定以射电望远镜台址为圆心、半径5公里的区域为核心区,5至30公里的环带为协调区,其中5至10公里的环带为中间区,10至30公里的环带为边远区。

核心区内有两个严禁,一是严禁设置、使用无线电台(站);二是严禁建设(使用)产生辐射电磁波的设施,其中就包括手机、电视机、微波炉、电磁炉等。

为什么要禁止这些设施设备?主要是为了电磁波管控,抗干扰。国外的射电望远镜曾因为对电磁波管控不到位闹过混淆信号的笑话。

为了保护全球最大最强的射电望远镜,贵州还探索制定了全国首部射电望远镜电磁波宁静区运行环境保护法规,即2016年9月颁布实施的《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电磁波宁静区运行环境保护条例》,把保护天眼运行环境上升到了法律的高度。

平塘县三天旅游公司总经理刘兴武说,不只是常见的电子设备,汽车火花塞也会产生电磁波,因此“中国天眼”景区的观光车都进行了特殊处理,其它设备也提交专业机构检测后使用。

“中国天眼”能搞旅游吗?

作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为保证“中国天眼”的望远镜正常运行,5公里核心区内有近万名群众需要搬迁,去新建的安置点开始新生活。那为何还要建设景区搞旅游开发呢?

20多年前拍摄的007系列电影《黄金眼》里,有这样的场景:邦德和“邦女郎”从巨大的“天锅”边缘滑向锅底,取景的“天锅”正是位于波多黎各岛山谷里的美国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自那以后,去波多黎各拜访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的游客络绎不绝。

而对慕名来到“中国天眼”的游客来说,从百米高的观景台上俯瞰全球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可以直观地领略“中国创造”的最新成就。

不过,科学家们并不希望太多游客参观这一设备,以防影响科研工作。对此,平塘县相关的旅游开发项目书中明确指出,射电望远镜首先是世界级科研设备,只有在充分保障科研功能的前提下才能开发旅游。

国家天文台射电天文研究部副主任、FAST工程办公室主任张蜀新说,“中国天眼”的选址条件极为苛刻,能落户贫困的喀斯特山区是一种缘分。只要管控得力,游客并不会带来电磁波干扰,科研人员也是乐于见到科普旅游拉动地方经济发展,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

“软硬兼施”疏导科普旅游热情

国庆黄金周即将到来。去年国庆,“中国天眼”旅游迎来意料之中的火爆,但也因游客爆棚带来苦恼。

即使游客不携带电子设备、不会对望远镜造成干扰,但经国家天文台和平塘县的研究协商,双方还是明确要求每天进入核心区观景台的游客不超过2000人,以使旅游活动更加可管可控。

平塘县旅游事业管理中心主任石榜泽说,从“中国天眼”景区开园至今,观景台共接待游客24万余人,其中周末、节假日的游客占大多数,平时达不到2000人的饱和流量。

他说,去年黄金周期间,每天造访“中国天眼”景区的游客最高达万人,不是每一个游客都能登上观景台,旅游部门会通过智慧旅游系统和网站、微博发布信息,引导游客先行到掌布景区、甲茶景区、卡蒲毛南族风情园、平塘天坑群景区等景点游览。

“让我们感到高兴的是,当‘中国天眼’景区游客流量达到预警值需要分流时,大家都对保护天文设施的要求表示理解并积极配合。”石榜泽说。

今年黄金周期间,“中国天眼”所在的“天文小镇”克度镇,将以全新面貌迎接游客。一座包含天文时空塔、天幕商业街、天文体验馆、球幕影院、天文科普带等景点的天文科学旅游文化园,已准备好接待来自全球的天文和科技旅游爱好者。

贵州省科技厅厅长廖飞说,将来围绕科普旅游的需求还可建设更多体验性强的项目,比如利用增强现实(AR)技术,让游客体验操控射电望远镜工作的乐趣,或利用照片合成方便游客与天眼合影;要通过硬防护措施堵住一切对望远镜的干扰,同时探索软防护措施来疏导游客的科普旅游热情。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