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一个平台,解了六千企业融资之渴

2017-09-08 08:11:45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苏州市创新打造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一年多里接入近50家金融机构、1.3万多家企业,解决了6000多家企业超过2000亿元的融资需求,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释放出强大能量。在9月1日举行的全省金融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李强要求放大苏州经验,加快搭建省级综合金融服务“母平台”和市级“子平台”,在更大范围内实现需求匹配对接,让中小企业多走“网路”、少跑“马路”。

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周乃翔说,苏州正处于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亟需进一步创新金融工具和金融产品,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增加金融有效供给,引导更多资金流向实体经济、流向创新产业,推动新旧动能加速转换,赢得新的发展优势。

平台上找资金,

犹如淘宝交易一样便捷

登陆苏州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网站,最显眼的是“我要贷款”选项,可自由选择贷款金额、期限以及担保方式,确认之后点击“搜索贷款”,立刻会跳出符合条件的银行贷款产品。到这个平台上找资金,犹如淘宝交易一样便捷。

“平台注册企业中,中小微企业占绝大部分。”平台主管方苏州市金融办金融环境处处长胡颖珺介绍,平台面向全市符合创新驱动发展方向的所有企业开放。

江苏元泰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自动化装备研发、设计、生产及销售的科技企业,去年成功挂牌“新三板”后,希望进一步做大,对资金有迫切需求,于是在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上提交了贷款申请。“没想到,银行主动找上门,很快授信。”元泰智能副总经理袁广友感慨道。

在这个平台上找客户,也成为苏州金融机构的一个经营模式。目前,进驻平台的金融机构中,有28家商业银行、7家保险公司、11家担保公司,还有金融租赁公司、金融资产交易中心和外资银行各1家。“我们每天仔细梳理平台上的企业需求,通过‘线上+线下’服务模式,为企业定制个性化融资解决方案。”苏州银行公司银行总部小企业部中心副经理姚飞介绍,苏州银行已为1424户线上企业授信176.93亿元,其中,为825户企业累计发放贷款60.69亿元,对接企业数量在平台所有金融机构中居首位。

打造闭环服务体系,

无需抵押物也能贷款

最近,植根苏州多年的珠宝企业江苏一品御工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推出一连串动作:打造珠宝产业园、搭建电商交易平台、建设工业旅游示范区。公司董事长袁明坦言,融资渠道的拓宽增强了企业做大的信心,此前贷款时提供不了抵押物,只能找熟人担保,操作相当不便,现在通过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不仅联系方便,还不需要抵押物。去年获得华夏银行400万元贷款,为公司成功挂牌“新三板”提供了很大支持。

统计显示,目前在苏州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上获得贷款的企业,有一半没有抵押物。从以前的“贷款难”,到现在的“不抵押也能贷”,巨大变化的背后,是平台缜密独特的运行机制。

“中小微企业融资难,主要难在信息不对称。”有关人士介绍,银行面对海量需求,往往抓大放小;不少企业发展虽好,但往往因为难以提供抵押而吃“闭门羹”。要搬掉信息不对称这个最大阻碍,以前通常是举办线下活动、办几场银企对接会,虽说起到了一定作用,但辐射面有限。

如何搭建一个高效便捷的对接平台?苏州市金融办盯上了信息化手段,决定利用互联网打造线上平台,让银企双方不见面就能完成“买卖”。怎么让双方彼此信任?苏州又着手建立一套地方企业征信系统,通过获得企业授权收集其销售、纳税等数据,形成一张“体检表”,经营健康与否一目了然。这两大平台建成后,信息交流畅通了,苏州又要求金融机构建立企业自主创新金融支持中心,由专门的“店小二”驻扎在平台上与企业对接。

2015年9月,苏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苏州市金融支持企业自主创新行动计划》,提出建设苏州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地方企业征信平台、企业自主创新金融支持中心三大平台,破解企业融资发展难题。“三大平台形成服务企业的‘大闭合’,互相作用、缺一不可。”苏州金融办副主任宋继峰说,这样的平台在全国没有先例,受到企业的热烈欢迎。

开发多项金融工具,

撬动银行肯贷、多贷

如今,苏州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显示出强大聚合效应。未来,这个平台还将引入上市公司和大企业,为中小企业股权融资提供服务,成为一个多元化金融服务平台。

“苏州要借助这个平台,让金融机构自觉地把金融资源投放到实体经济,支持企业融资发展。”苏州市代市长李亚平认为,激活金融市场,营造金融环境,行政干预并非根本之策,必须通过机制创新,让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成为一种自觉的市场行为,才能获得持续支撑。

蓝海彤翔集团是一家互联网企业,开发出了创意云平台服务文化创意产业。公司董事长鲁永泉介绍,运用平台提供的“信保贷”金融工具,企业现金流得到保证。

“信保贷”是指苏州市配套综合金融服务平台而设立的信用保证基金,首期规模10亿元,与银行、担保公司(保险公司)以一定比例共担风险。贷款企业若出现风险,基金会先行代偿,大大减轻银行后顾之忧。这个“杠杆”撬动下,银行投入大量资金给企业,辐射范围更广。苏州推出了20项类似“信保贷”的综合金融工具,让银行肯贷、多贷,拓宽了企业融资渠道。

有了政府的支持,金融机构也更愿意为中小微企业“雪中送炭”。目前,苏州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上有1300多家企业获得了87.5亿元的“首贷”;800多家企业获得信用贷款,合计347亿元。大量以前得不到银行惠顾的群体,得以享受到“金融活水”的浇灌。农业银行苏州分行企业自主创新金融支持中心主任朱旭东直言,受到平台的影响,银行转变服务理念,对一些高成长性中小微企业关注度越来越高。

在苏州,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主动融入实体经济发展,甚至将总部资源向苏州倾斜。建设银行总行投贷联金融中心在苏州成立,率先开展投贷联业务试点;人保财险总部对“信保贷”业务额外批准了50亿元贷款授信额度,并将审批权限从省公司直接下放到苏州分公司。

本报记者 高 坡 李仲勋

本报通讯员 徐 衡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