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习惯,怎么养成?昨天,北京市教委发布《北京市中小学养成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和《北京市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学段重点目标(试行)》,分学段给好习惯提出了循序渐进的新标准。新学年,学校、家庭将携手合作,帮助学生养成好习惯。
家国情怀成修身首课
北京市教委介绍,养成教育行动计划的制定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为导向,按小学1至2年级、3至4年级、5至6年级、初中、高中五个学段,设置了思想情感、文明礼仪、遵纪守法、学习求知、生活卫生、健康安全、勤俭环保、志愿服务8个维度的具体目标,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日积月累,逐渐形成良好习惯。
爱国、爱家、感恩父母,成为中小学生修身首课。
行为标准的设定充分考虑了孩子成长的规律,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目标。例如爱国,小学1至2年级的标准是“升降国旗脱帽、肃立,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会唱国歌”,小学3至4年级的标准是“升降国旗奏国歌时脱帽、肃立,少先队员行队礼,会唱国歌,声音洪亮”,小学5至6年级则为“尊重国旗、国徽、国歌等国家标志,了解国家安全基础知识”,初中要“了解党史国情,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关心时事政治”,高中则要“熟知党史国情,掌握国家安全基础知识,积极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具有爱国情怀和国际视野,树立报效国家、服务社会的志向”。
再比如爱家,小学1至2年级的标准是“外出与回家时主动与家人打招呼”,3至4年级的标准为“关心父母健康,听从父母教导”,5至6年级要“主动与父母交流,礼貌回答问话”,初中则要“体谅父母辛苦,主动与父母沟通”,高中要“感恩父母,自觉为父母分忧”等。
引导学生健康上网
细读好习惯的新标准,“不”“禁止”等说教意味浓的字眼少了,来自于学生身边,循循善诱的引导多了,在市教委有关负责人看来,这更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良好习惯。
近年来,校园霸凌事件引发社会关注,学生如何处理和同学的关系,被写入“养成教育计划”。例如1至2年级,“见到师长同学,使用文明礼貌用语主动问好;不说谎”,3至4年级要“与同学互相帮助,文明交往;答应别人的事努力做好;说话和气、耐心倾听”,5至6年级要学会“尊重同学,与同学真诚合作、互助”,初中待人则要“平等宽容,尊重他人隐私”。不仅如此,“养成教育计划”还教给孩子们解决纠纷的办法,例如3至4年级要“学会用班规、校规解决小纠纷”,初中要“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养成教育计划”还教给学生“网上好习惯”,小学5至6年级,学生要“合理控制使用手机及上网时间,健康使用互联网”,高中生则要“自觉遵守网络伦理道德,注重信息安全”。
健康安全习惯上,小学1至2年级要“有一定的安全自护意识”,3至4年级要“具有初步的安全自护能力,懂得生命的宝贵”,5至6年级则要“珍爱生命,遇到困难和挫折积极面对,自信、有毅力;具有一定的自护、自救能力”,初中生要“重视安全防范;拒绝烟酒,远离毒品”,高中生要“具有明确的目标和坚韧乐观的品质;拒绝烟酒,远离毒品”。
从小养成环保志愿习惯
孩子们还需从小养成“勤俭环保”“志愿服务”的好习惯。
小学1至2年级的“环保习惯”为“水龙头随手关紧,不用灯时随手熄灭,用餐不剩饭和菜”,3至4年级要“保护环境,学会垃圾分类,善待动物、爱护植物”,5至6年级要“倡导绿色健康生活,热爱和尊重大自然”,初中生要“具有绿色健康、可持续的生活方式”,高中生则要“关注可持续发展实际问题;初步提出创新性方案解决实际问题”。
志愿精神也要从小培养,小学1至2年级要“承担必要的班级劳动;尝试体验公益劳动”,3至4年级则要“了解志愿者服务内容,热情参加志愿服务,乐于助人”,5至6年级要“积极参与孝亲、尊师、敬老、爱幼、助残等志愿服务”,初中生要“勇于担当,具有主人翁精神,主动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高中生则应该“社会责任感强,以主人翁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参与志愿服务,助人为乐、服务社会”。
本月,各中小学将集中开展“学规范 正行为 养习惯”主题教育宣传月活动,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做起,从小事做起,日积月累,逐渐养成好习惯。
推进方式
学生层面:通过组织开展“学规范 正行为 养习惯”“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等5项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教师层面:通过开展养成教育专题培训、开展养成教育主题班队会展评等措施,提升教师育人能力和水平。
学校层面:通过建立养成教育长效机制、发挥课堂主渠道育人作用等工作,推动养成教育常态化开展。
家长层面:通过强化家庭养成教育服务平台建设、树立家庭养成教育榜样等工作,形成家校育人合力。
北京市还将通过开展“文明礼仪标兵”“文明礼仪小使者”“美德少年”评选活动,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做起,从小事做起,争做美德标兵,逐渐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