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砥砺奋进的五年·我的故事]刘贵芳和她的爱心敬老院

2017-09-07 08:11:44    央广网  参与评论()人

央广网北京9月7日消息(记者王志勇 王志达 邯郸台记者赵峰)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近年来,中央不断出台支持养老机构健康有序发展的政策,从公办敬老院到民办养老院,从民营公助到公建民营再到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形式在不断创新,越来越多的老人们体会到了政策带来的获得感。

就在这五年里,河北省广平县的刘贵芳开办了爱心敬老院,从2012年的艰难谋划,到如今成为当地的明星敬老院,如此华丽地转变让刘贵芳切身感受到了养老政策的巨大投入。

在河北省广平县南阳堡村,刘贵芳最为人熟知的身份是一名乡村医生。她和丈夫孙志宇行医超过了30年,多年的村医经历,让刘贵芳打心眼里对农村的孤寡老人有一种怜悯之情,“很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留下很多孤寡老人,有了病了没人照顾十分可怜。”

怎么样才能让有需要的老人既能养老,又能看病?2012年刘贵芳夫妇萌生了建养老院的想法,想给患病的孤寡老人提供一个家。2013年养老院开始开工建设,但本以为做好了充足准备的刘贵芳却遇到了重重困难,最棘手的就是资金问题。“借遍了亲戚朋友,甚至最困难时把孩子的车和房子都变卖了。”

2014年刘贵芳爱心敬老院正式投入使用。在南阳堡镇南阳堡村的主干路上,两座白色小楼赫然矗立前后呼应,临街的一幢是南阳堡镇卫生院。卫生院的后院就是养老院,两座建筑之间仅相隔50米,这短短的50米却打通了“老有所医”和“老有所养”的绿色通道。

刘贵芳说,在当时这所敬老院是广平县第一所民办养老院,因此各方面条件都不尽如人意。“一开始生活水平达不到,资金少,条件差。”

让刘贵芳没想到的是,自己幸运地赶上了国家政策扶持的大船。十八大以来,中央不断加大地方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投入,鼓励社会资本兴建养老机构,2015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新思路新方法。“医养结合”让刘贵芳看到了希望。提起现如今老人们的伙食,刘贵芳十分自豪。“现在老人每天能达到十五、二十块钱 ,还有配餐中心有营养师给老人合理的配餐调剂。”

此外,本来简陋的养老小院比以前功能更加齐全,环境更加温馨舒适。刘贵芳介绍,体育局配的体育器材,文广新局配的图书馆、娱乐设施。教育局帮助培训,县医院、中医院从技术、护理方面给予帮助,园林部门管园内绿化,在这几年过程中陆陆续续进行帮助。

广平县民政局社会福利科科长张军民说,从刘贵芳爱心敬老院开始,五年间广平县已经拥有四家社会资本兴建的养老机构。民政部门对社会资本兴建养老院的资金投入更是连年增加。“2017年初步估算不低于300万,去年花了158万,2015年125万,2014年不到120万,2013年100万。”

养老院建起来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刘贵芳慢慢发现,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自己村里的老人们宁愿留在家里,也不愿意来宽敞明亮的养老院。“现在入住率还是低,让老人住养老院,显得儿女不孝,观念问题。”

如何让自己的养老院拓展居家养老服务,成为了摆在刘贵芳面前的一道难题。

2016年《河北省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出台,为解决90%老年人的居家养老问题提供了遵循和法规保障,也成为了全国第一个出台居家养老专项法规的省份。这着实解开了刘贵芳的心结。如今丈夫孙志宇成立了一支“刘贵芳爱心团队”,组织专业的医护人员深入社区、乡村,出现在居家养老的每一位老人身边。孙志宇介绍,“这个团队里有医生、护理,我们给送餐、配营养餐,有用医疗服务的也有医疗服务,并且医疗服务还能报销。”

看着越来越规规范化的养老服务事业,刘贵芳说,她最感谢的是国家的好政策。“通过运营这几年来,老人住到这非常舒心,没有后顾之忧,孩子也放心。各个县部门都在进行帮扶,没有政府的帮助不好运营下去。”

民生留言板:

【提问】:民办养老院接受的大多是没有自理能力或者半自理的“五保”老人,运营成本大对于这部分最需要照顾的老人,国家将会有哪些措施?

【回答】:国家卫生计生委计划生育家庭发展司副司长蔡菲表示,要发展老年医疗与康复护理服务,将加强老年康复医院、护理院、临终关怀机构和综合医院老年病科建设。“每年免费为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一次健康管理服务,包括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健康指导等。开展针对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干预、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干预、癌症早诊早治、肿瘤随访登记、慢性病综合干预等。”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