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海尔定制平台牵手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简称“清华文创院”),双方就“文化智造”展开深入探讨,并启动工业制造与文创产业深度融合的合作计划。海尔大规模定制平台总经理兼架构师王晓虎、清华大学文创院副院长兼秘书长殷秩松等出席会议,并提出“海尔案例著书”、“共建创新平台”、“创意孵化落地”等建设性的战略合作方案。据了解,海尔Hello Kitty家电定制案例将收录至“清华文创书系”产业前沿系列《品牌授权案例集》中。
海尔定制与清华大学文创院启动合作计划
这是在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催生“新工业革命+人才革命”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民族制造企业的领先者、著名高等学府共同响应国家双创号召,探索“人文智造”新业态的创新路径,有助于推动中国新经济战略的落地优化。
讨论会上,殷秩松副院长介绍了清华文创院的产业及优势资源,他表示:“自2016年成立以来,清华文创院兼收并蓄不断推进‘成果转化—项目孵化—企业发展’的产学研一体化。希望能将清华文创院天然的学科优势、深厚的学术能力背书、C-LAB创意实验室等智力资源进行整合,通过与海尔的工业互联网大规模定制平台相互衔接、渗透、赋能,实现双方的优势互补、共创共赢。”
随后,海尔大学校长孙中元介绍了海尔“人单合一”的创新管理模式。他表示作为全球唯一一个用户可全流程参与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海尔COSMOPlat是“人单合一”的具象落地,已实现了企业、资源、创客之间的互联互通。在开放的生态格局中,将不断将清华文创院等智库资源纳入共创共赢的体系,让人文智造成为“人单合一”的新动力引擎。
海尔定制平台总经理王晓虎分享了海尔率先通过价值链重构探索出的践行工业4.0的道路——海尔定制平台及Mind to Deliver(MTD,从创意到交付)众创模式。他认为,海尔三十年的发展历程和近年来在大规模定制方面的实践和创新有多维度的研讨价值。作为产业互联网革命、消费互联网创新的成果,海尔定制平台以社群创客为引爆口,以MTD为纽带,依托七大智能互联工厂的研发和柔性制造能力,完成了从“交互需求”到“产品众创”再到“规模定制”的创新及市场的强势引爆。
基于对“文创+”模式和“共创共赢”目标的认可,双方整合优势资源输出合作模式:短期,将海尔成功实践纳入清华学术研究和“案例著书”智库,将海尔有价值的经验、思考、案例进行系统化推广;中期,清华人文智造中心和海尔共建创新平台,让学生创客通过海尔定制平台实现创意落地及价值释放;长期,将海尔从创意到交付的定制模式对接清华C-LAB创意实验室,打造“创业实践机会+产品变现成果”的项目集群,实现创意孵化落地的产业实践。
海尔定制和清华文创院的合作具有先导性和战略意义,清华文创院学者纷纷发表评论给予高度肯定。
清华大学文创院副院长兼秘书长殷秩松:文创为海尔定制注入灵魂,海尔定制将更多创想付诸实践
海尔已经成为中国制造业领域的旗帜性企业,正在全球重塑制造逻辑,催生新的制造模式。在用户主导的时代背景下,如何为海尔注入人文创意是中国高校和研究所社会责任的体现。以此为契机,清华作为文创领域有影响力的智库,将用文创赋能模式为海尔生产链注入人性与人文的活力,为产品定制注入更多灵感、灵魂。而依托海尔的平台优势,可以给学生创客一个发挥的舞台,促进新生代创客的联接互动,将更多创想付诸实践。
清华大学文创院副院长张铮:文化智造与海尔的融合将成为新经济的引擎
每个人都是“造物主”,人的能动性和人文智造能力已成为中国的战略性资产,是工业4.0推进过程中的重要内驱力。双方的战略对接,不仅将清华优秀人文集群的文创成果依托海尔定制平台转化为产业成果,将个人需求创意转化为个性化产品,同时,海尔在实践文化智造的同时,不断输出经验,反向锤炼、提升清华的文创能力,进一步推动文创创新成果的规模化落地优化,为中国民族制造业插上新的动力翅膀。
清华大学文创院副秘书长李泓:打造海尔COSMO平台、清华C—LAB实验室的叠加效应
海尔连接了需求和制造的价值,其中人是灵魂纽带,而既往的产业模式往往忽略掉对人的管理。海尔率先构建了人文制造的先发优势,COSMOPlat“人单合一”、海尔定制平台从创意到交付的一整套孵化模式,这与清华的C-LAB创意开放实验室不谋而合。在开放的机制下,双方合作将打造产研学紧密衔接的完整创新链条,为海尔提供文创交互解决方案,这是清华文创院接轨产业和市场的战略意义。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研究报告称,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市场经济体,文创产业都正在成为国家和地区经济的战略性资产。相关专家表示,海尔定制和清华文创院的合作是一个战略新起点,将集中优势文创力量助推产业技术创新,加码文创产业赋能家电定制的新经济业态,为海尔大规模定制带来新动力,而这无疑正是全球制造的未来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