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打击电信网络犯罪 公安部:台湾系电信网络诈骗案明显下降

2017-09-04 02:15:47    央广网  参与评论()人

央广网北京9月4日消息(记者车丽 潘毅)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电信网络诈骗,是社会公害,其猖獗之甚,已经严重影响你我生活。近年来,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愈演愈烈,不仅严重侵害了人们群众的财产安全,也引发了像山东“徐玉玉”案这样的生命悲剧。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工信部、央行、银监会等多部门此前相继出台新规,重拳出击严厉打击电信诈骗犯罪。

公安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持续开展的全国打击治理电信诈骗专项行动取得显著成效。2016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共破获案件11.9万多起,抓获犯罪嫌疑人8.8万多名。今年1至6月,全国电信诈骗发案数、群众财产损失数双双下降,台湾系电信网络诈骗案明显下降。骗子有哪些招数,远离电信诈骗,公安部门有哪些提醒?

9月开学前夕,杭州萧山区衙前派出所接到反欺诈中心的通报,辖区内一位20岁的女大学生小方正在接听诈骗电话。民警迅速赶到这位大学生家中,而此时女孩已经离家。小方父母介绍,当天下午4点多,小方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西安市公安局的民警,说有人用小方身份证注册绑定了一个电话,号码涉嫌诈骗犯罪,需要调查才能排除嫌疑。小方不顾家人劝阻独自带上父母给的一万元学费离家。

小方:因为我手机刚好有扣费特别多的情况,还是有点相信的,他说要找个僻静的地方问话,然后去了宾馆开了两个小时房间。

得知情况后,警方立即开展追踪,很快发现小方一路骑车赶往了绍兴方向,民警一边赶路一边拨打小方手机,但电话始终占线。最后民警一连拨打了80多个电话发了90多条短信,经过4个多小时终于有了回音。

小方:他让我把钱转到自己银行卡,我开始是操作,但是操作完又转回自己卡了,我觉得转钱特别不正常。看到罗所长打的电话和短信,后来接到110的电话,大概已经知道自己被骗了。

事后,小方提到,作为一名大学生,在学校也接触过电信诈骗防骗宣传,但当真正遇到骗子时还是不知所措,差点中招。隔着电话说服别人不易,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分子又是通过哪些招数实施诈骗、让人深信不疑、上当受骗呢?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副局长陈士渠指出,犯罪分子往往会非法购买公民个人信息,并精心制作诈骗剧本,实施精准诈骗。

陈士渠:为增加欺骗性,犯罪分子紧跟社会热点,精心设计骗术,针对不同群体量身定做,步步设套,让人防不胜防。同时,犯罪手法不断变换,有的假冒领导、亲戚、朋友,谎称“出车祸”、“被绑架”、“嫖娼被抓”;有的假冒企业单位,谎称“中奖”、“欠费”、“邮寄包裹”;有的冒充执法机关,谎称“涉嫌洗钱”、“银行卡透支”,以此对受害人进行欺骗、引诱、威胁、恐吓。

诈骗电话之所以高发,首要的原因是公民个人信息泄露,网上个人信息买卖形成“黑色产业链”。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副局长陈士渠坦言,泄露渠道太多、法律支撑不够、难以查清信息外泄源头,这些都成为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难点。陈士渠表示,公安机关正在针对此类犯罪持续不断开展打击,各地陆续成立的反诈骗中心,在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中逐渐发挥主体作用。

陈士渠:反诈骗中心本质是整合公安机关内部各警种资源以及银行业、电信企业、互联网企业等外部资源,共同合作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反诈骗中心要具备诈骗电话快速拦截和涉案资金快速止付、案件信息流资金流查询、研判串并和组织侦查打击的能力。充分发挥组织优势、资源优势,自上而下统一组织案件侦办工作。

随着国际间交往日益频繁,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大跨度流动趋势明显。公安部目前已发现,台湾电信诈骗犯罪集团在东南亚、欧洲、非洲、大洋洲等40多个国家设立诈骗窝点。2016年以来,公安部先后赴20多个国家开展执法合作,捣毁窝点70多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600多人,前后从肯尼亚、马来西亚、柬埔寨、亚美尼亚、越南、印尼押回200多名台湾犯罪嫌疑人,有力震慑了电信诈骗犯罪。台湾系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由2016年初占全部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30%下降到现在的10%左右。

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副局长陈士渠分析:以台湾犯罪分子冒充国内公检法机关为例,让受害人深信不疑的关键环节主要有两个:一是利用网络改号电话改为公检法机关电话实施诈骗,二是制作假冒的最高人民检察院网站,利用获取受害人的公民个人信息和照片,制作虚假通缉令。

今年1至6月,全国电信诈骗发案数、群众财产损失数双双下降,同比分别下降12.3%和30.8%。“合成作战”越来越成为打击治理电信诈骗的有力武器。中国人民银行建成了“电信诈骗交易风险事件管理平台”,并与公安部“电信诈骗案件侦办平台”对接,实现在线紧急止付,共冻结止付涉案资金70亿元。工信部严格实行实名制,建设使用全国诈骗电话防范拦截系统,共处置涉嫌诈骗电话号码1184万个。

针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特点,陈士渠建议:凡是自称公检法要求汇款、叫你汇款到“安全账户”、通知中奖,领奖要你先汇钱、通知“家属”出事要先汇款、在电话中索要银行卡信息及验证码、让你开通网银接受检查、自称领导要求打款、陌生网站要登记银行卡信息;凡是有以上内容的均是诈骗。

公安机关提醒,应远离网络不良行为,不向陌生人泄露身份和家庭等敏感信息。新闻纵横的值班编辑为大家梳理了近期高发的十类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手段,另外,防范诈骗还须做到“四要四不要”。

  十类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手段

近期高发的十类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手段。骗术一:假冒公检法诈骗;骗术二:冒充熟人诈骗;骗术三:利用伪基站发送木马链接实施诈骗;骗术四:兼职诈骗;骗术五:考试诈骗;骗术六:校园贷诈骗;骗术七:民族资产解冻骗局;骗术八:投资返利诈骗;骗术九:保健品购物诈骗;骗术十:引诱裸聊敲诈勒索。

  “四要四不要”

防范诈骗须做到“四要四不要”。无论犯罪分子如何巧立名目、花言巧语,只要守住下列安全底线,就可以让犯罪分子无计可施。“四要”指的是:转账前要通过电话等方式核实确认;手机和电脑要安装安全软件;QQ、微信要开启设备锁及账号保护,提高账户安全等级;网上聊天时要留意系统弹出的防诈骗提醒。

“四不要”指的是:不要连接陌生WIFI,有些WIFI容易导致支付账号密码被盗;不要向他人透露短信验证码;不要将支付密码与账号登陆密码设为同一个;不要将身份证等个人身份信息保存在手机里。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