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9月3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关于义务教育阶段新生分班的讨论由来已久,一些学校按师资力量、学生成绩来分“重点班”、“实验班”的做法让不少新生家长产生了“分班焦虑”,继而出现一些家长“走后门”、“跑路子”的现象。
今年秋季开学前,不少地方出台规定,提出采取抽签、“砸金蛋”等方式分班,其目的就是为了消除一些家长的“分班焦虑”,保证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资源均衡。
那么放眼海外,其他国家的学校是不是也分班吗?依据是什么呢?具体又是怎样分的?
韩国:中小学不分班 高中有按成绩分班的情况
首尔大学博士生张帅介绍,在韩国,中小学是不会分班的,但是到了高中阶段就有分班的情况了,而这种分班是按照学科来划分的。
在韩国,老师属于公务员,如果老师接受一些家长“走后门”的情况,后果非常严重,可以定为受贿罪。韩国一直在尽力缩小教育资源不平等的情况,所以学校水平的差距也在逐步地减小。韩国的中学和小学是没有按照成绩来分班的情况,大家都在一起学习,小学和初中学生的水平差距都不太大;老师的分配也相对来讲没有太大的差异,没有所谓的“分班”。学校的学习几乎不是拉开学生成绩的主要原因,除了学生本身的差异之外,拉开成绩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校外的补习班,但是韩国的家长相对于成绩来讲,他们更担心的是男女混合分班,韩国很多学校,它是男女单一的学校,比方说女中、男中。
韩国的高中是有按成绩分班的情况,但是他们不是分快慢班,或者是实验班,他们是按学科来分,韩国的高中学校会把英语和数学这两门课按照成绩分班。韩国的学校和中国学校不太一样的一点是,他上课的时候不是所有的科目都在同一个教室里边上;像英语和数学这种能够拉开特别大差距的这种学科,学生会按成绩来分班。这样学生就会有统一的水平,老师会按照学生的一般水平实施教学,学生在接受知识的时候,教学方法和难易度比较适合自己,如果说一味地追求想分到快班或者是实验班的话,反而可能对学生产生不好的影响。
日本:公立学校未设重点班 教学上照顾学习吃力学生
《全球华语广播网》日本观察员黄学清介绍,日本的教育强调的是公平模式,各个学校的老师和家长实行轮换制,避免形成实质性的重点学校。在日本,公立学校里没有重点班,老师经常会在进度和难度上照顾班里最后一名学生,教学目的是让所有的学生都学会。而在私立学校,情况就不一样了。
不满足于学校教学的孩子,就会在课外上补习班,或者去私立学校。私立学校为了扩大优秀毕业生辈出的名声,很多都会设立重点班。进入重点班的标准主要是入学成绩优秀,入学后成绩优异,出勤率等学习态度,或其他方面是模范,运动或文化活动上获得过优异成绩的学生。
私立学校学费比较贵,学校为了招收优秀的学生,会给重点班的学生免除一年几十万日元的学费,但是重点班每年根据成绩重新调整,如果成绩不好就会被转入普通班级,那就要正常的缴纳学费了,因此就算是入学考试时考入了重点班,家长也还是要考虑到缴纳公立学校十倍左右学费的可能性。有的私立学校还有重点班中的重点班,比如有的高中还有以考入首都圈、公立、国立大学和最难的私立大学为目标的重点选拔班。
俄罗斯:从初中开始分班 强中弱分班方式争议不断
多年来,以学习成绩来分班的方式,在俄罗斯一直争议不断。《全球华语广播网》俄罗斯观察员张舜衡介绍,所谓的“强弱班”在俄罗斯的小学阶段基本不存在,大多是从初中开始分班;比如从7年级左右。稍微有规模的学校,还分为强中弱班。规模大的学校则可能是按照强弱和字母表的顺序一起分班。
俄罗斯教育界权威杂志曾邀请不同领域的教育学专家们讨论强弱班的分班方式,并发表了一篇聪明的分在左边、漂亮的分在右边的文章。令人意外的是,所有专家的观点、角度各有不同,但最终都支持分强弱班。俄罗斯教育方法论的专家认为分到弱班或者差班的家长,不能赌气地认为自己的孩子绝对不比别人家的差,而要对孩子的兴趣、毅力、记忆力,以及集中注意力的能力等实际技能,多测试、多了解,真正挖掘出孩子的潜力,更渴望学习的知识领域,以及提前做好职业规划;而不是将分班作为一个人生侮辱点。
俄罗斯一名中学教师认为分了强弱班后,实际上学校更好地照顾学习比较吃力的学生,差班的教学计划需要教师更多的耐心,可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差别化、个性化的授课方式,绝不是认为差班、弱班就放弃教学,敷衍了事,更不能粗暴地对待差生,喊出不爱学习就滚,不要在学校浪费时间等等词语。俄罗斯社会本身并没有留给这些差生离开学校还能轻松混生活的印象,相比强班,教师对差生要抱有希望,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是天才,但每个孩子都一定有能力。
最后俄罗斯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即使在每个强班也可以分为强中弱不同等级的学生,每个弱班也是同样如此。强弱分班后的学生,不能永远是固定的,差生通过补课等方式加倍学习也一样能进入强班,强弱分班能够营造出一种竞争的氛围,如果孩子没有野心或者自暴自弃,教师也不能责怪,更不能撒手不管,而是尽可能地让孩子融入学校和班级生活,教师要更多和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