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怀念昔日的“劳卫制”

2017-08-18 05:12:15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1956年,我考入当时的山西省临汾师范学校。初入学,一切感到很新奇,除学校规模大,学生人数多之外,便是体育课上老师反复强调:学生临毕业时,人人都要达到《劳卫制》要求的标准。

《劳卫制》是前国家体委针对当时我国学校学生健康状况,仿照前苏联的办法,制定了适用于我国青少年的统一锻炼标准,并于1954年公布实行,随后又经多次修订,改称《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简称《劳卫制》。《劳卫制》共分3个等级:一级、二级、三级,三级是最高标准。学生毕业时,必须要达到最低的一级标准,达到的等级越高越好。达标的具体内容:田径类有铁饼、铅球、手榴弹,跳高、跳远,100米、400米、1000米、4000米。体操类有单杠、双杠、鞍马、平衡木、引体向上等。

当时,临汾师范有4位体育教师,他们各有专长,在体育界享有很高声誉。体育组长侯荫德,曾荣获全国低栏竞赛奖牌得主,又是体操运动高手;还有一位姓范的老师,我已记不清他的名字,是游泳和滑冰健将;第三位是张英载老师,他是侯荫德老师的高足,在全省体操比赛中拿过奖牌,他是从临师毕业后留校任教的;第四位是从北师大体育系毕业的女老师,年轻有为。“名师出高徒”,由于体育老师水准高,临师的《劳卫制》锻炼和体育竞技水平,在当地很有名气。

毕业时,《劳卫制》要达标,成为每位在校学生努力奋斗的重要目标之一。学校的体育课也是依据《劳卫制》要求安排授课内容。每周4节体育课,无论男生还是女生都很重视,听课认真,锻炼刻苦。每天下午体育活动时间,同学们都会按照编组到大操场、小操场,进行有关《劳卫制》要求的内容锻炼。即使课间10分钟,同学们也会到教室外面的空地适宜地活动。整个校园,除了上课和自习时间,到处是生龙活虎、生气勃勃的景象。

由于《劳卫制》达标目标的要求和激励,我们这届学生到毕业时,大部分达到了《劳卫制》要求的一级标准,有的还达到了二级甚至三级标准,有的同学还参加了临汾地区和省运会,并取得了名次。我在毕业时,除达到一级标准,领取了奖章,有些项目还达到了二级水平。更令人欣喜的是,同学们的健康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学生的患病率、近视率大幅减少,学习成绩空前提高。我在毕业时左右裸眼视力仍1.5,两年中未进过校医室看病,学习成绩除个别课4分,大部分课是5分,当时满分制就是5分。

1958年7月,我们毕业离校,分赴到各个工作岗位,我被分配到稷山县华峪联区。刚上岗两个月,突然接到命令,立即到陈家山辅导大炼钢铁的女民工,学习《劳卫制》中的“平衡木”。我昼夜兼程赶赴指定地点,凭借在学校练就的技能和功力,游刃有余地进行认真教练。到11月份,省政府和省军区领导到陈家山视察大炼钢铁和《劳卫制》锻炼的情况,女子“平衡木”表演博得了领导好评,现场为我和队员们拍了一张辅导练习照,稷山体委的同志将此照悬挂在单位大门口宣传橱窗多年,后来将这张照片赠送于我,可惜“文革”中被毁掉了。现在,回想起来就觉得心疼。

我今年将近80岁,之所以有个好身体,全得益于当年的《劳卫制》锻炼。

郑祥麟(太原)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