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脱贫攻坚我们在行动】巴中市巴州区脱贫攻坚党旗红 党员干部当先锋

2017-08-10 10:50:08    华龙网  参与评论()人

四川新闻网巴中8月10日讯(佘艾玲 王飞 记者 余开洋)巴中市巴州区地处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四川省2017年脱贫摘帽16个县区中任务最重的贫困县(区),备受社会各界关注。近年来,巴州区围绕年内脱贫摘帽的目标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各项决策部署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把脱贫攻坚作为当前最大、最核心的工作目标,积极破解山区、老区、贫困区“三区叠加”瓶颈,集中一切人力物力财力,全力推进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非常之事,当用非常之人。巴州区委发出号召,将脱贫攻坚作为考察识别干部的主阵地。全区向11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覆盖选派由28名区级领导、116个帮扶单位、114个驻村工作组、114名第一书记、126名农技员的“五个一”帮扶力量。向贫困户数量在20户以上的非贫困村全覆盖选派180名第一书记、71个农业技术巡回服务小组,实现贫困村与非贫困村统筹兼顾、同步推进,形成了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职能部门全力以赴,驻村干部冲锋在前的脱贫攻坚总态势。

好钢用在刀刃上

脱贫攻坚,念兹在兹,唯此为大。巴州区委书记张平阳态度坚定掷地有声:“脱贫攻坚是全党全国的头等大事,事关贫困群众的切身利益,是最大的政治工程、民生工程、德政工程,脱贫攻坚没有旁观者,没有局外人,需要全党动手、全社会上阵。”

选的准才能干得好。区级相关部门对贫困乡镇班子进行逐一研判、统筹选配,尤其是在第一书记选派过程中,采取个人自愿、组织推荐、社会公示等办法,确保选出的干部政治过硬、精准匹配、人岗相宜。

现年33岁的中共党员谭江陵,2014年9月被选派到大茅坪镇孟家村任第一书记。他当过兵,在部队被评为“优秀士兵”;任过班干部,在大学里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并入党;在汶川大地震中奋勇抗震救灾,被区委表彰为“抗震救灾先进个人”。任职期间,谭江陵带领孟家村村民先后成立3个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和1家生猪繁养公司,并让贫困户中剩余劳动力全部在企业上班增收;通过多次与交通部门争取,化解了村上90年代建修村道路所负债务90万元;积极与民政局、水务局、农业局等多个区级部门衔接,彻底解决200余户人畜饮水难和300余亩农业灌溉难问题;投资6万元改造村部危房;全面启动首期规划40亩建筑50套新村 “聚居点”建设,目前场地已经平整,道路已经硬化,排污管道已经安埋,17户即将入场修建。“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谭江陵笑呵呵地说,“组织上派我去贫困村任第一书记,那就要沉下去,住下来,贴着帮,坐到穷亲板凳上!”

2015年8月,区委办干部杨宇选派到化成镇高家坡村党支部任第一书记。化成镇高家坡村山势呈V字型,从一个社到另一个社要借道别的村,村民出行难、吃水难问题突出。到村任职的杨宇认真分析高家坡村贫困的根源和群众的诉求,决心率先从村民最关心的“路、水、电、网”四项基础建设工作入手,在区委办的沟通协调下,杨宇带领全村人民共同努力,新建村社道路3公里,新硬化道路6公里,整治山坪塘10口,新建桥梁1座,培育专合组织2家,发展中药材100亩,恢复全村广电网络,并率先在村部实现无线WIFI网络覆盖,两个小组团一个中心村的易地扶贫搬迁建设工作也将全面竣工。谈到高家坡村这两年来的变化,70多岁的老支书高宗贵感慨:“过去十年的工作也没有这一年的工作累,但是回想起来这一年也最有成就感,这都是第一书记年轻有为。”

自扶贫号角吹响之日起,巴州区持续选优派强,注重选派政治素质好、事业心和责任感强、工作能力突出、熟悉农村工作的年轻干部,注重根据选派单位资源、个人优势、贫困村实情等特点安排到贫困村任职,切实做到“因村选人、因人定村”,做到抽“精兵”、派“强将”,确保第一书记“使上力”,循序渐进推动贫困村脱贫奔康。

“绣花”功夫练到家

“扶贫工作培训班举办真是很有必要啊,培训课上安排的专家学者向我们详细讲解了精准脱贫的相关政策,为我们解开了许多工作中的疑惑。这次回去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更加深入地挖掘培育适合龙背乡贫困村自身发展的富民产业,真正做到为贫困户‘造血’,带领村民走上脱贫致富的路子。” 巴州区龙背乡副乡长康波在结束一期培训后感慨万千。

“绣花”靠的是精湛技艺,关键看一线干部的“针线”功夫。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巴州区制定《脱贫攻坚干部培训实施方案》,紧扣脱贫攻坚“一二三四”和双“七有”目标,通过对干部脱贫攻坚相关政策和业务知识的培训,进一步提升脱贫攻坚干部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用近两年时间对有帮扶任务的区级相关部门(单位)驻村工作队长、成员,乡镇领导干部、相关站所(办)负责人和贫困村三职干部、村民小组组长进行全覆盖培训。

针对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在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巴州区广大党员干部协调各方力量与第一书记、驻村工作组长、农技员一起研究脱贫方案,落实帮扶措施,全力做好服务保障。同时,全区启动开展多级联动培训,确保第一书记、驻村工作组长、农技员每年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7天,并定期对29个乡镇(街道)扶贫工作人员开展脱贫攻坚知识能力测试,确保培训质量。2016年,累计举办5期第一书记全覆盖培训班、培训人次570人;2017年上半年,集中开展帮扶工作业务培训2次,培训帮扶五个一帮扶力量干部317人次。

有为就有位

脱贫攻坚干得好不好,群众说了算。巴州区围绕“一本账、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目标要求,将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纳入乡镇、部门绩效考核评价重要内容,制定并启动考核问责实施办法,实现脱贫攻坚压力传导到位、责任落实到位。制定出台《巴中市巴州区脱贫攻坚考核问责实施细则》和《考核综合评价方案》,推动形成区级验收考核和第三方评估相结合、部门专项考评和区级综合评价相统一、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相一致的综合考评体系。

为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更加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前沿阵地,区委专门印发《巴中市巴州区干部推动脱贫攻坚激励办法》,实行论功行赏、悬帽攻坚,对“五个一”帮扶力量工作中表现优秀的干部实施“六个优先”:优先提拔使用、优先平级重用、优先晋升非领导职务、优先确定后备干部、优先调动使用、优先聘职转岗,同时将挂包驻帮纳入年度考核内容,与目标绩效奖励挂钩,打破过去“吃大锅饭”局面。

据统计,2015年以来,巴州区已有33名优秀帮扶干部得到了提拔重用,78名先进个人和32个先进集体受到各级表彰,营造出了“人人愿为、人人争先”的帮扶氛围。

不履责就问责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巴州区对三方评估考核结果为不称职等次的或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不力、出现重大问题、问题整改不到位的乡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区级部门主要领导实行责任追究。对年度考核为不称职的第一书记、驻村工作组成员、农技员等进行召回,并取消评先选优资格,两年内不得晋升职务、职级。在三类督查中被连续通报约谈3次的领导干部自动申请辞职。2015年至今,全区共约谈通报第一书记、乡镇(街道)党政正副职、选派单位第一责任、农技员、驻村工作组成员人224人次,召回撤换履职成效差的帮扶干部12名,有效解决基层党组织弱化、淡化、虚化等问题,着力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