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治国理政新实践 浙江篇】奔小康路上城乡收入落差最小看浙江的均衡发展(3)

2017-08-08 19:11:54    央广网  参与评论()人

仓廪实而知礼节。富裕起来的农民,对生之养之的乡村也有了更高的追求。百姓心之所想,正是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方向,十多年间,浙江完成环境综合整治村2.6万余个,建成1181个“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农村面貌发生整体性变化。2010年,在安吉试点的基础上,浙江作出“美丽乡村”建设的决策。

越来越多变美变新变干净的农村,凭着好山好水好空气好味道,引得城里人流连忘返,乡村休闲旅游业由此火热萌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

往返城乡的村民们深感山乡巨变,越来越多走出村庄的人,沿着当初进城的路径返乡了。沉寂多时的村庄,迎回了年轻人。而年轻人的返乡,也让村庄焕发生机。

炎炎夏日,德清县莫干山麓的“涧栖客栈”民宿迎来了全年最忙碌的季节。避暑客人源源不断,食宿营业红红火火,尽管每天都要从天亮忙到深夜,63岁的曹水英始终乐呵呵。女儿女婿的客栈开张仅一年,仅凭着7房12个床位,已实现盈利50多万元,平均每张床创收4万多元。

浙江的探索和努力,让乡村逆势崛起,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蓝海。

  山与海

区域协调再升级

浙江山多,呈现“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格局;浙江海岸线6600公里,居中国首位。山海共生,绿蓝泼墨,构成了一幅壮丽的图景。

展开这幅图,用直线将临安清凉峰镇和苍南大渔镇连接起来,出现的是一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分割线——“清大线”。直线西南侧,群山绵延,耕地稀缺,包括丽水、衢州全境以及杭州建德、淳安,温州苍南、泰顺等县市的部分区域,是我省发展相对落后地区的核心区块;东北侧,水系纵横,土壤肥沃,集聚着自古繁华的杭嘉湖绍平原及甬台温等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趋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成为浙江实现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必须跨越的障碍。

如何实现跨越?放眼全球,不少国家和地区,用实践印证着这样一种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策略:让人口由相对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资金由发达地区向相对落后地区流动,在宏观层面促进对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