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自动发布新闻 > 正文

门头沟45个低收入村出山引资 实现生态致富

2017-06-28 15:21:08  北京时间    参与评论()人

(北京时间记者刘晓萌)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湖州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点。近日,记者了解到,拥有青山绿水的门头沟区在低收入帮扶工作中全力推动区域内45个低收入村建项目、引产业、谋致富,截至目前已经为所有的低收入村建立了产业项目库,并建起网站面向社会推介,45个低收入村正“整装待嫁”,致力于走上一条“见绿又生金”的生态致富路。

图:门头沟美丽风景

“京西藏宝”散落深山需人知门头沟区产业转型再出发

历史上,门头沟区曾因煤炭等资源开采型产业而富甲一方。而为保青山绿水,该区全部退出了资源开采型产业,正处于产业转型期。按照低收入村和低收入户认定标准,门头沟区现共有低收入村45个,低收入农户5725户,涉及8个镇。调查人员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位于深山区的低收入村占全区总数的95%,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人口就业率仅为68%,且文化程度偏低,收入来源不稳定。

虽然如此,但与当地区位和人力劣势相对的是,低收入村普遍富含的独特自然资源和文化禀赋。例如,雁翅镇苇子水村是北京市首批传统村落,村里传承数百年的秧歌戏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斋堂镇马栏村因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旧址陈列馆而闻名,是红色旅游、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京西胜地。淘汰了“煤宝贝”,守着“新宝贝”受穷,成为门头沟低收入村普遍存在的问题。

“不是资源匮乏,而是开发不足”,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门头沟区委区政府在帮扶工作中,着力为低收入村展示资源、引进产业,通过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农民增收,夯实发展基础。同时,各帮扶单位以培育特色产业为发力点,建立低收入精准帮扶项目滚动储蓄库,引导“一村一企一品”精准化发展,积极引入“公司+农户”模式或农村经济专业合作组织。产业落了地,农村闲置资源被盘活,劳动力就地就业或自行创业,农户增收的同时,低收入村也实现了长远发展。

45个低收入村发展项目上线一键可查引产业

相关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妙峰山镇陇驾庄村打造农业特色观光园、南辛房村利用现有荒山荒坡种植特色中草药门头沟”等45个低收入村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资源文化禀赋“定制”产业发展项目,通过资本引入和项目带动,实现当地村民增收致富。

以双塘涧村发展中药制造企业为例,据了解,清水镇双塘涧村耕地少、水资源缺乏,以往农民栽种核桃、杏数等产值低、收益小,村里没有主导产业,劳动力就业难,收入无法保障。在产业发展项目规划上,双塘涧村计划利用灵山路沿线的地理位置优势种植200亩药用万寿菊,并引入中药制造企业进行共建。项目建成后,当地村民可以获得租金、务工收入,旅游采摘等活动也将有效带动周边第三产业,制药企业后期将万寿菊回收,预计年均总产值48万元。

除此之外,门头沟全区45个低收入村都规划了符合自身村域特点的产业项目,而这些信息在门头沟精准帮扶信息网(jzbf.bjmtg.gov.cn)都可以进行查询。网站不仅发布政府最新帮扶政策,还高效快捷推介地低收入村的资源禀赋、公开项目招商信息,动态实时引资。通过互联网把优质资源向全社会推介,帮助区内低收入村和低收入户实现“造血”增收。

依托“绿水青山”发展生态绿色产业致富

依托山区特有资源优势,各镇各村搞起符合自身定位的生态绿色产业,不仅让关闭能源产业后的门头沟山更青水更绿,也让村民们的钱包越来越鼓。

图:李家庄村的百亩奇异莓园

在清水镇李家庄村,“新西兰奇异莓”在这里首度挂果,这个低收入户占了总户数7成的小村庄靠着一枚新奇的“洋水果”走上致富路。李家庄有山有水,但地处偏远,村里关闭煤窑后一直处在贫困线下。2014年,一家企业想把奇异莓这个新鲜果品引种到门头沟,但是村民们却都不相信这个洋水果能帮大家赚钱,没人愿意把自家的地流转给企业种果子。这时,由区领导、处领导、处级机关、村官、“第一书记”组成的定点精准帮扶队来到村里,具体了解情况,集体调研后,入户为村民们做起了工作。得到耐心解释和保证的村民们,心里渐渐有了底儿,60多户人家率先第一批把承包的137亩土地流转了出去种奇异莓,企业终于落了地。

图:农技员指导如何授粉

据了解,该村目前已有50多位低收入农户都有了固定收入,去年全村有51户超过人均年收入1.16万元的低收入线。奇异莓也正在附近的梁家庄、台上村落户,今年产量能达到2万公斤,各村望去都是一片生气勃勃的绿色。

门头沟区委书记张贵林告诉记者:“'十三五'期间,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市农民平均水平,提前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现行标准下的低收入村全部消除,这是我们的工作目标,也是对人民群众的承诺。”

(责任编辑:任冲 CN062)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