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自动发布新闻 > 正文

“菲佣”是如何发展到举世皆知的?

2017-06-28 10:04:49    国际在线  参与评论()人

“杭州保姆纵火案”的舆情持续发酵,再次将保姆这个行业推向了风口浪尖。而当提起保姆这个群体,很多人恐怕会跟我一样,首先想到的就是集专业与口碑于一身的“菲佣”了。

提起菲律宾,人们最耳熟能详的莫过于“菲佣”。“菲佣”名气之大,甚至让人觉得家庭帮佣这一职业的所有从业者都来自于菲律宾。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来讲,家庭帮佣这一职业必然是伴随着阶级的出现而出现的。然而,在当今全球劳务输出市场中,为何只有“菲佣”在世界范围内名声鹊起?其背后既有特定历史因素的作用,也有菲律宾国家与社会的支持,同时更取决于菲律宾人的民族特性。

“菲佣”真正走向世界,始于上世纪70年代。20世纪70年代的菲律宾面临着严重的经济问题,主要表现为国民收入水平不断下降,失业率激增,贫困人口增多。1974年,时任总统马科斯颁布《劳工法典》,试图通过输出劳动力来缓解菲律宾的经济困境。

早期菲律宾的海外务工人员主要在发达国家从事基础设施建设,70年代末80年代初,越来越多的海外务工人员开始从事生产、服务、职业技术等不同类型的工作。到90年代初,以家庭帮佣为主体的服务业约占菲律宾海外务工总数的25%,与生产业分庭抗礼,成为海外务工人员中的中间力。

70年代末到90年代菲律宾海外务工人员结构的转变顺应了发达国家与地区对于家庭帮佣需求的增长,但更重要的是得益于菲律宾国家的支持以及菲律宾人自身的一些特质。

无论是否会成为一名家庭帮佣,家政都是菲律宾人的傍身之技。首先,菲律宾的普通家庭通常子女较多,当父母忙于养家糊口时,家中甚至尚未成年的子女已必须担负家务劳动与照顾兄弟姊妹的责任,这几乎是每个普通菲律宾人日常经验。

其次,菲律宾对于家政教育非常重视,家政是菲律宾中学的必修课程,大学中也开设有家政课程。菲律宾的家政课程不仅仅教授基本的家务技能,同时还培养良好的表达与沟通能力,以及如何对他人表达尊重。从这个角度上来讲,菲律宾的家政教育的普及不仅体现出国家和社会对于一个合格公民的具体要求,同时也反映了菲律宾人重视家庭的品质。

然而,仅仅学会基本的家务技能并不能满足出国务工的要求,在家庭生活电气化、智能化的时代,需要进一步掌握家庭中的现代科技。

在菲律宾的大街小巷里可以见到许多家政培训机构,为出国务工人员提供短期培训。此外,菲律宾劳工就业部以及菲律宾海外就业管理局也提供专门的培训。民间与官方家政培训的内容既包括诸如清理、看护、烹饪等基本家务技能,同时也包括对现代化家用电器的使用等。在家务技能之外,培训机构和就业部门还会针对务工人员所申请前往的国家进行基本的语言培训。培训结束后,务工人员还必须通过劳工就业部的考核才能获得出国就业的机会。严格的培训与考核制度,在建立起一套标准化培训流程的同时也保证了出国务工人员的质量。

此外,菲律宾的家庭帮佣还具备一些独特的优势。首先,作为美国的前殖民地,独立以后的菲律宾仍然实行双语教育,因此菲律宾人具备一定的英语交流能力,这也是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雇主优先选择他们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作为发展中国家的菲律宾,其收入水平与发达国家和地区仍然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大马尼拉以外的地区,如中小学教师、公司职员等工作的收入并不高。因此,一些有较高的教育背景的菲律宾人宁可选择出国务工成为一名家庭帮佣。而之所以他们愿意这样做,是由于菲律宾人并不认为从事服务业是低人一等的事情。在他们看来,能为家庭提供经济支持是重视家庭的一种行为,具有更高道德价值。

1995年开始,菲律宾政府加强了对海外务工人员的工作环境与人身安全的关注,管理、协调与保障机构的形成,以及各类专项基金的设立使菲律宾的劳务输出体系进一步得到了完善。鉴于海外务工人员对国家经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菲律宾你社会上下一致称海外务工人员为“国家英雄”,当他们归国时往往会受到与众不同的接待。

作为世界上最专业的家庭帮佣,“菲佣”所获得的成绩并非一蹴而就。特定的历史背景、鲜明的民族特性、政府的主动支持以及社会各方面的肯定缺一不可。也正是这些因素,使家庭帮佣在从业过程中不仅充满民族自豪感,也获得了行业归属感。其个体价值既体现在国家与社会对他们的尊重上,也体现在他们对于国家与社会的贡献上。(许瀚艺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

关键词:菲佣家政教育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