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自动发布新闻 > 正文

深度聚焦 “老名医”诞生记:“群演”片子过不了,就再换一家电视台

2017-06-25 20:52:14    北青深一度  参与评论()人

记者/杨宝璐、屈亚楠、丁靓靓、罗兰烁、高淑伟

编辑/宋建华

张普(化名)怎么都不肯相信自己是被电视购物节目骗了,作为一名退休的老医生,他固执地相信自己的判断——电视台请来的专家,还能有假?

学广告的孙女很崩溃,她不知该如何才能让爷爷相信,这些专家真的有问题。

从产品的生产到广告登上电视台,这是一条长长的产业链,一头连着商家,一头连着播出平台,中间则是演员和包装公司的江湖。在某些广告公司的运作下,一个“草根”演员,穿上唐装或者白大褂,背上几段专业术语,往录播室里一坐,再找几个搭台的“病患”,一个“老名医”就这样诞生了。

深度聚焦 “老名医”诞生记:“群演”片子过不了,就再换一家电视台

△ “神医”刘洪斌又称刘洪滨,其真实姓名现在还是一个谜

“假医生”骗了老医生

“刘洪斌教授”三年换了九个马甲,在多个药品推销中担任专家的事件曝光之后,来自云南的张小琳(化名)气愤且无奈。搁在以前,她可能会把这条信息转给自己爷爷看。但现在,她不会了,因为劝也没用。

“爷爷以前是医生,我自己还是学广告的,我能不知道这些药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吗?”张小琳说。

今年70岁的张普退休前是一名医生,在云南地方的监狱任狱医,退休后一下子闲了下来,和许多老人一样,张普每天就看看电视,偶尔跟老伴出去散散步。

情况在2012年发生了微妙的改变,那一年,张普患上了糖尿病。

当了一辈子医生,张普并不太愿意去看其他医生。确诊之后,除了按时到医院开正规的处方药,他还常常依据自己的从医经验,搭配一些其他的药。

“依据就是他自己行医的经验、病友之间交流、自己看一些书,还有就是电视广告。”张小琳告诉深一度(ID:intodeepthoughts记者,实际上,病友们也有不少买了电视购物推销的产品,相互一交流,大家都跟风买,甚至还有一些偏方拿出来推荐给病友——用苹果泡酵素喝。

张小琳告诉记者,爷爷跟子女交流并不频繁,交流最多的就是老伴和她这个备受疼爱的孙女,但她劝不动他。奶奶也有一些老年人常见的毛病,高血压、心脏也不太好,“但是奶奶不信电视广告,买药只在正规药店买。”之前因为买药的事情,老两口还吵过架,当时张普服了软,但过后,还是买了别的推荐药。

他爱看电视剧,没事就把频道按到当地电视台看抗日剧,各种药品的广告就见缝插针地在电视剧中间播出。有一次,电视购物节目请了一个专家,号称是美国留学回来的博士,他对此深信不疑。

深度聚焦 “老名医”诞生记:“群演”片子过不了,就再换一家电视台

△ 电视购物医药广澳拍摄现场

专题片其实是广告片

但张普不知道,这些电视购物节目的专家,不少是“山寨”的。经销商找广告公司,通过拍“电视专题片”的形式,将广告包装成养生专家的讲座。

记者以咨询为名联系了安徽的一家广告公司,广告公司负责人介绍,一般来说,医疗专题片制作周期大概在半个月到一个月之间,长度为十分钟到二十分钟,一分钟的花费为三千元到五千元,价位的高低,取决于具体的产品和拍摄难度,以及演员的价位。

这位负责人告诉深一度(ID:intodeepthoughts记者,商家只需要提供一个整体的预算,包括确定上哪些电视平台、拍摄和广告一共花多少钱、公司的详细材料等等。广告公司负责提供脚本和演员,药监局备案通过之后,开始制作。。

演员明码标价,“话剧院专业演员做主演,每天的价格是一两千,群演的价位是一天两百,外加管饭。”负责人表示,他们还有自己的群演资源。

“只要手续齐全,不使用禁止词汇,不夸大,审核通过都不会有问题。”这位负责人说,比如“全国独家”、“百年”、“用了这个药一定会好”这样的说法,是绝对不能用的。“用了上电视台是不可能给你播”。

但即便不用禁止的词汇,也不能保证片子备案就一定能通过。负责人介绍,如今医疗类的广告审核都比较严格,在商家产品证照都齐全的情况下,确定片子的脚本,在药监局备案,拍摄之后把片子和详细脚本,再结合公司产品证照一起送审药监局。如果能拿到一个批号,视频加上批号,这就算节目过关了。之后,再拿着公司证照和产品证照,到产品的销售市场所在的省市药监局备案。备案和药监局审核通过之后,各个卫视审核广告内容,确定排期,最终播放。

如果在第一步没过,就直接修改,如果第三步被电视台打下来了,要么换个电视台播,要么就再从头改。

一般来说,广告公司只能负责按要求把片子拍出来,“如果证照不全,一般很少有公司接这种活,接了也是无休止地修改。”如果产品证照不全,他们也没有门路疏通,要靠商家自己打点。

“大公司一般都接的是品牌的广告,这种旁门左道的公司,在我们圈子里也只是存在于传说中。”一位北京知名广告公司的员工告诉记者。

然而这些公司虽然被称为“旁门左道”,力量却不容小觑。据《法制晚报》的报道称,上央视、湖南和江苏需要广告批文,边远的卫视则不用。诸如刘洪斌讲座这样的“专题片”,均价为5000元——8000元/分钟。

深度聚焦 “老名医”诞生记:“群演”片子过不了,就再换一家电视台

△ 保健品广告公司招揽客户的网页

群众演员分三六九等

刘洪斌和“四大神医”以被扒皮的形式火起来之后,不少手握群众演员的“群头儿”也不敢接此类生意了。一位樊姓群头儿告诉深一度(ID:intodeepthoughts记者:“现在没有人愿意演专家,不如改本子,讲老百姓怎么用这个产品,老百姓也找演员来演。”

她主动提起了刘洪斌,称她“就是个业余演员,导演们选她拍可能是因为她有些名气。”

但仍有群头给出报价,一位山东的群头儿给记者列了一张单子,推荐了8名群演,男女老少都有。其中,推荐为“专家”的演员简介中称,自己做了几十次类似的专家广告健康讲座,从净水机到按摩椅,都能讲一通。报价3500块。“男的,年纪大一点比较好,说话有力度,比较可信。”群头儿推荐道。

在群头给记者的资料中,分为“学医的”和“懂医的”以及完全业余的演员,价格也按照专业程度来分,有正经医学院毕业的,但都是演员,而非医疗从业人员。

“我以前多是做教育方面的,还做过美容的专题片。”群头告诉记者,医疗方面,有名的熟面孔是不可能接的,“还是找生面孔比较好,出了事谁都不认识谁,也就不了了之了。”

群演内部对这项营生讳莫如深。一位赵姓群演告诉记者,群演也有级别之分,有那种各地文工团或者话剧团出来的专业演员,其实接这种片子并不多,“越资深越要面儿”,虽然他们不一定很红,但深耕行业久了,即使依旧需要跑组递简历,选角导演也得叫一声“老师”;科班出身的小年轻也不多,“可能因为形象气质差的比较远”;“接这种片子的还是业余的演员比较多。”赵姓群演对记者说。

也不是没有“专业”人士,安徽的广告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如果需要有医学背景的人来做主演,他们也可以帮忙找,需要另加10%的费用。“资深医学背景的演员得在各个地方找,把资料收集起来,面谈,试镜签合同。”

深度聚焦 “老名医”诞生记:“群演”片子过不了,就再换一家电视台

△ “神医”刘洪斌吹嘘的产品在网上销售

病患的钱被层层扒皮

而这些广告费用,终将附着在成本中,成为药品价格的一部分,转嫁到消费者头上。

张小琳还记得,有一次,电视购物推荐了一款可以降血糖/血压的皮鞋,400多块钱,“专家”称,这是因为鞋垫具有特殊的功能。张普瞅准了这双鞋,专门订了一双。

他还特别相信“前五分钟打进电话的观众将会有XXX优惠”的广告形式。 张小琳告诉记者,他每月4000块的退休金,有一半都花在了买药上。

“这鞋现在还在家里搁着,没人穿。”张小琳说。买回来的各种各样的药大多没有什么效果,但是老人节约,不舍得浪费,把药全吃了。

“幸好没有什么负作用。”张小琳说。以前,家人还劝过老人,她也曾搜过资料给爷爷看,老人一开始还一笑而过,后来甚至有点生气。

电视购物一般都会附上400开头的电话,这称之为“电话销售”,除了“电话销售”,还有另一种常见的销售方式叫做“会销”,即通过给消费者开产品介绍会来吸引他们购买。

贾女士做了一个月会销就做不下去了。在那段日子里,她每天的工作,就是按照公司提供的电话单,一个个打电话过去,跟电话另一端的消费者们说,有免费旅游的项目,请他们来参加。

“其实就是拉到平谷、天津等地方听会。”贾女士告诉深一度(ID:intodeepthoughts记者,“主要群体是五六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女性要比男性多一点。”

她所在的公司不只代理一项产品的推销,她接触过两例,一项是一个海藻类的保健品,一项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神药。每次开会要凑够二三十个人,她跟过一次会,陪老人们去北京郊区的景区,游玩了一趟玻璃栈道,然后直奔会场,听“专家”给他们介绍产品。

免费旅游的便宜不好占。贾女士告诉记者,每次开会或多或少,总会卖出一些去,“情况好点卖个十套八套,差一点的也得卖出五六套。”他们做电话业务的人提成也跟卖出去的产品多少有关,保健品有三千、五千甚至上万元一套的,保健品价格越高,业务员的提成就越高。

一个多月后,贾女士辞职了。“觉得这个钱挣得不安心,都是骗老人的。”

“保健品一般都是辅助治疗的,它是不能治病的,治疗一词,说的是药品。”从事保健品行业15年的杨女士告诉记者,如果产品是药品,则必须有批文,如果是保健品,则必须有“小蓝帽”标志。像电视购物广告里宣称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之类的产品,严格意义上应该属于“药品”

然而事实上,为数不少电视购物的产品夸大了产品的功效。有产品广告介绍的功效,除了药到病除“解决肠胃病痛”,还能“补充99种元素”。

“现在管理越来越严,卖假产品的人很多都在转型。”杨女士说,所谓的转型,就是不卖保健品和药品了。而这假产品也有高下之分,有的是有批文,证件齐全,就是在宣传上夸大了疗效;还有一种干脆没批文,是彻头彻尾的“卖假药”。

但张小琳无暇再让爷爷去一一分辨这些真假掺杂的产品。“他愿意买就买吧,只要药没有什么副作用就行。”她无奈地说。

(责任编辑:孙启浩 CN037)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