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正在拍摄《卧虎藏龙》的李安因原投资方破产陷入困境,之后找到江志强。
江志强早年发行过李安的处女作《推手》,他认可李安的人品和能力,而且觉得那几年走得最衰的功夫片该转运了,于是押上全部身家和李安一起赌。他赌赢了,《卧虎藏龙》在全球狂揽2.3亿美元票房,还荣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此役后,江志强乘胜追击,押上全部身家投拍了张艺谋的《英雄》,在全球斩获1.77亿美元票房,并将内地电影带入大片时代。
这之后,江志强又陆续投拍了《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色·戒》《寒战》《狼图腾》《捉妖记》等近20年最火的大片,其中,《捉妖记》是他第三次押上全部身家投拍的影片,票房超过24亿元,创内地影史之最。
在此期间,江志强被《华尔街日报》评为“亚洲最成功的制片人”,而由他创造的海外票房纪录至今无人打破。
【精准的眼光是怎样炼成的?】
投拍电影以来,江志强豪赌了三次,三次大赢。他拍的电影不多,烂片极少,赔钱的也少。《福布斯》形容他“眼光精准”,就像掌握了某种魔法。
江志强并没有什么魔法,他上学时成绩平平,开赌之后也没有成为赌神,他对于电影的眼光来自训练和策略。
极其丰富的买片经验是他获得成功的首要原因。
安乐影业靠买片起家。早年,由于电影供不应求,江志强必须在只有剧本时决定买或不买,而剧本是一部电影成功的基石。投拍《卧虎藏龙》之前,江志强已独立运作安乐影业十年,而且在35岁后没日没夜地看剧本,这些剧本成为他日后决策的“大数据”。
除了懂剧本外,江志强还懂观众。多年来,他一直保持到电影院与观众一起观影的习惯,借此观察观众的反应。他还会大量看烂片,研究那些片子失败的原因,从中吸取教训。
在这方面,江志强经常批评内地导演总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而不去与观众同呼吸共悲喜。他反复强调,观众才是老板!
这个理论在香港电影业得到过验证。比如许冠文是70年代的喜剧天王,他于1973年推出的《鬼马双星》打破了香港票房纪录,比李小龙的功夫片还卖座,但暴富之后,他逐渐脱离了观众,开始拍富豪喜剧,最终被市场抛弃。
除了懂剧本和懂观众外,江志强还有一套独到的投资策略。他认为观众喜欢的是好电影,而不是某个地区或某种类型的电影。同时他发现电影业存在严重的跟风现象,港片火了大家都买港片,西片火了大家又都买西片,而跟风会导致成本飙涨,让大家都赚不到钱。他觉得更明智的策略是不跟风,而去发掘那些处于价值洼地的类型片,然后拍出好电影。
投拍《卧虎藏龙》就是一个例证。港片从1993年开始走衰,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后尤甚,功夫片则是重灾区。到李安拍摄《卧虎藏龙》时,功夫片的成本已降到极限,导演李安不但没有收钱,还把自己的房子押了进去。投拍这样的影片,成本方面的风险非常低,只要拍出好片子不愁回本。
后来,江志强用同样的哲学投拍了香港警匪片《寒战》。
华商韬略梳理的资料显示,《寒战》前,内地因《英雄》的大卖掀起大片热,各种大片纷纷上马,制作成本高企,而同时期香港警匪片却陷入低谷,成本很低。用低成本制作的《寒战》在2012年上映后斩获2.54亿元票房,还荣获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奖。随后江志强又投拍了警匪片《风暴》,又大卖3.1亿元。
如果说江志强有什么魔法的话,那就是保持对市场的了解,以及坚持正确的市场策略。
【小团队的大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