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自动发布新闻 > 正文

难说再见——中网球童们的法网记忆

2017-06-21 08:33:12    国际在线  参与评论()人

中国球童徐梓竣为纳达尔服务

国际在线报道(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薛超):每年的法国网球公开赛,阳光下在红土上飞奔的除了运动员,还包括无数名小球童的身影。在今年的罗兰·加洛斯球场,记者看到了中国球童的身影,从中国网球公开赛脱颖而出的四名中国小球童在法网度过了难忘的三个星期。

这些孩子们能够来法网,得益于中网同法网自2013年开始的一个青少年交换项目,主要的内容就是双方各自派出球童到对方的赛事去工作,并体验当地的文化。法国网球公开赛作为历史最为悠久的网球赛事之一,对球星的选拔标准也是十分严格的。负责四个中国球童此次法国行的中网球员及国际关系经理尹凯向我们介绍了法网选择球童的流程。“中网的这些球童,我们是专门邀请了法网负责球童的评估师和培训师到中网的现场,把所有符合他们年龄标准的球童全部看一遍,从符合标准的球童里再做评估,评估之后最终选出来四个。”

四个孩子不拘一格的合照薛超 摄

这四个精挑细选出来的中国球童是张良聿、徐梓竣、王奕欢和李欣钰,正好两男两女,性格上也是有的开朗有的腼腆,有的阳刚有的可爱,完美体现了团队的互补。

每天早晨,所有球童们高唱着法网独有的“罗兰·加洛斯之歌”开始晨跑,点燃了自己的活力。歌声也唤醒了古老的罗兰·加洛斯,早上11点,第一场比赛就要开始了。

为了更好地和外国小伙伴进行交流,球童的分组故意把同一国家的拆散,因此中国球童们经常要在一整天都和外国伙伴一起工作,一起生活。这也让他们打开心扉,收获了友谊。绰号“慢慢”的长春姑娘王奕欢就靠着自己开朗的性格很快和外国小伙伴们打成了一片。“因为外场的比赛一般是两个人一组,所以两个人一天就一直黏在一起,无论是和男孩还是女孩,吃饭也在一起,干什么都在一起。最后就和他们打成一片,变得特别熟,不管看见谁他们都对我们特别友好。他们说中文是最美好的语言,还跟我说中文实在是太难学了。”

因为法网规模更大,赛程更多,因此对中国球童们来说每天要服务的场次也比在中网多得多,这也让孩子们一开始很不适应。他们晒得黝黑,每天起床都成了大难题,男生们更是在偶尔吃上中餐的时候一人能干掉三四碗饭,可见体能的消耗是多么的大。16岁的徐梓竣是四个孩子里年龄最大,个子也最高的,也是最早适应这样工作强度的中国球童。“我在中网的时候最多一天只服务过6场,在这呢资格赛那几天外场的比赛一天几乎能超出中网一倍。刚开始确实感觉很累,第二天都起不来。但是过了一周左右,渐渐就适应了。以前在中网一天服务六场球已经很累了,在法网要是一天只服务六七场现在感觉太轻松了。”

尹凯带领四个球童在埃菲尔铁塔前合影留念

除了赛场上的辛苦,小球童们在比赛之余的时间也没闲着。外号“球童界张继科”的内蒙古帅哥张良聿是四人中的颜值担当,除了法网,他还有同样重要的任务,那就是中考。法网比赛结束后几天他就要面临中考,因此在法网的日子每天晚上他也要抽空复习功课。而为了给他加油,其他小伙伴们也都加入了学习的队伍。当然,他们的学习时光可能也夹杂着互怼的玩笑和吃不完的零食,说说笑笑之后睡前再一起听听领队尹凯的“心灵鸡汤”,就可以美滋滋地说晚安了。

对于四个小球童在法网上的表现,尹凯表示还是符合期待的,对孩子们来说更重要的就是体会和法国小朋友一起工作的感觉。“其实他们在中网期间这些大牌也都服务过,因为当时这些球员在中网也都在中心球场,他们之所以被选中就是因为当初在中央球场服务过这些球员。所以对孩子们来讲,他们也不是很在意在这边是不是总能到中央球场去服务,他们更多地还是愿意去体会跟法国小朋友一起工作的感觉。”

法网工作人员安抚难说再见的中国球童们薛超 摄

在紧张的赛程之余,法网组委会也安排了孩子们到巴黎著名的景点参观游览,他们深深被这座城市的浪漫气质与文化底蕴所吸引。加上法网期间在罗兰·加洛斯难忘的工作与生活经历,让离别对孩子们来说显得有些残酷。在最后一天的比赛结束后,四个小球童和这三个星期一起战斗的外国小伙伴们一一告别,他们拥抱,互留联系方式,许多人也留下了不舍的泪水。而这四个孩子之间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王奕欢对记者说,回国以后再说到某句话也许就会想起这些伙伴,再想起这段美妙的时光一定会有点不舍。“可能回去以后,再说出哪句话的时候,会想起曾经陪伴过我的每个人,在罗兰·加洛斯的每一天。然后你会意识到在中国说这些话的时候,除了我们几个没人能懂到底是什么意思。说到这里的时候,我们就觉得可能晚上会哭,结果晚上就真的哭了。”

与法网的这次邂逅,也许会让孩子们对网球一生守候。难说再见,也许是中国球童们对法网的最后告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