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几个三十年?三个三十年?那已经是九十高龄了;两个三十年?那也已经年过花甲了;一个三十年?就如大多数的你我现在的年纪。
三十年,太长了,长到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天二十四小时,一小时六十分,一分六十秒;三十年又太短了,短到我从孩童忽然长大成人,短到父母从黑发一夜白头,短到“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短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短到我还未曾采下那朵花,它已经兀自从开到谢。
一转眼,87版《红楼梦》已经开播三十周年了,那一年,我刚刚出生。后来我在网吧里一边看着劫后重生的宝玉与被卖为船妓的湘云相遇,抱头痛哭,一边我跟着大哭不止。如今我坐在人民大会堂的前排,看到幕布拉开的那一刻,看到那些既熟悉又陌生的容颜,我忽然浑身颤栗,鼻翼酸楚。
三十年了,我曾无数次看过他们的一颦一笑,一嗔一怒,今天,我终于可以坐在那里,看到红楼梦中人缓缓地出现在我的面前。他们就站在离我不远的舞台上,风采依然。他们不顾辛劳地从海外,从四面八方赶来,把自己打扮的尽量得体,尽量符合观众的期待,以回报和感恩三十年来一直默默喜爱87版红楼的亿万观众。
有些人我一眼就叫得出他在戏里的名字和生活中的名字,我熟悉他的一切。有的人看着熟悉,但怎么也想不起本名叫什么,我只能归咎于他扮演的角色太经典,经典到我只记得他扮演的角色名,而忘记了他的真实姓名。
还有些人我并不认得,后来想想,也许他们才是幕后的真正的英雄,是他们把87版红楼做的这么成功,这么经典,虽然我不认识他们,但有句戏词儿唱得好:眼前分明是外来客,心底恰似旧时友。虽然看着未曾相识,但心里早已把他看成老朋友。
宝玉初见黛玉时说: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我相信,87版红楼的所有演职人员,能够在三十年前碰到一起,为了一件事,一起努力了三年,这是冥冥中的缘分。
三十年后的某一天,亿万观众能够通过各种方式关注和观看红楼三十周年大聚首活动,亦是另一种缘分,这种种缘分的交合,皆因三个字:红楼梦。如果再加三个字,则是:曹雪芹。我有幸生于这样的时代,得遇红楼梦,得遇曹先生。
两百多年前,因为他写下了不朽巨著《红楼梦》,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才能因为一部书聚在一起,因为一部电视剧聚在一起,就像主持人张国立老师说的那样:我很羡慕你们,三十年了,你们还能因为一部电视剧聚在一起。的确,也许除了《红楼梦》,没有任何一部书,一部电视剧,能够有如此大的能量,把五湖四海,各个年龄段的红迷召集到一起。
87版红楼梦,无论从导演,从作曲,从服装设计,从演员表演,从对原著的重视程度,都堪称中国电视剧史上最值得尊敬和学习的经典,也是因为87红楼剧组三十年前的较真儿,三十年前对原著,对曹雪芹先生,对电视剧制作,对观众认真负责的态度,才有了我们三十年后的重聚。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一刻,当当年的红楼梦中人集体亮相人民大会堂舞台时,观众雷鸣般经久不息的掌声,更多演员和观众默默留下了泪水;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一刻,当林黛玉的配音张海玲开口的时候,全场观众先是鸦雀无声,接着激动万分,继而山呼海啸般的掌声;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一刻,当原唱陈力开口再现天籁悲音时,泪水任性地夺眶而出;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一刻,当王扶林导演被观众要求返场时,开口大唱好了歌时的世事通透和铿锵有力……
一整天的活动,上午在西山植物园,曹雪芹先生晚年生活和写作红楼梦的地方,向这位伟大的大文豪感恩致敬,晚上在人民大会堂,短短的两个小时,不由自主的鼓掌到手疼,张国立老师说,很多人都说,现在没人鼓掌了,大家都玩手机了,但今天我却听到了那么多次掌声。
我相信,这些掌声是观众对87版红楼的真情流露,是观众对演职人员曾经的付出给出的最高评价,是观众对今日的红楼梦中人年过天命花甲古稀,乃至耄耋,仍旧不辞辛苦聚在一起,向所有红迷表达感谢的鼓励。
原来,还有那么多人热爱红楼,还有那么多年轻人在继续看经典,红楼梦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因为它,我们聚到一切,因为她它,我们不再那么浅薄,因为它,我们更热爱文学……
在这样令人激动而颤栗的时刻,忽然发现文字的苍白无力,说什么好像都是多余的,用眼睛去看,用心去感受,一切都在不言之中,没有什么比此刻更令人动容。
三十年,毕竟不是人人都可以期盼,这三十年里,我们敬爱的“贾母”李婷老师走了,令人哀叹的“贾瑞”马广儒走了,令人惋惜的“小板儿”李玥走了,林妹妹的父亲“林如海”郑乾龙走了,永远的“林黛玉”陈晓旭走了,受人爱戴的“大老爷”李颉老师走了……
此外,还有剧组当年请到了的二十位专家组成的红楼顾问团,如今已去世十九人,仅一人在世……岁月无情,我们无法想像后面的十年,二十年,乃至三十年……
让我们共同记住这一刻,三十年,永远定格在时光深处,永远成为我们的共同记忆,永远成为红楼梦的一部分,永远不会老去。无论何时,只要我们一个转身,他们都在,我们都在,就已足够。
作者:夕四少,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少读红楼,为你讲述不一样的红楼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