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知名导演奥立弗·斯通的四集纪录片《普京访谈》12日至15日将在美国“娱乐时间”电视台播出。德新社11日播发对斯通的专访。这位奥斯卡奖获得者说,他对普京的采访超越爱恶、是非和真善,只为“刻画一个现实生活中的普京”。
【“唯有上天知道你我的宿命”】
纪录片播出前,斯通通过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等媒介发布宣传片,美国观众得以提前获取该片撷英。
这次采访始于2015年7月,直至今年2月,作为电影导演的斯通与普京进行了多次面对面、话题丰富的谈话。拍摄方表示,纪录片足以让西方观众耳目一新。
访谈中言及北约,普京直言那是美国的外交工具,其中没有盟友,只有附庸国。他说:“一旦加入北约,一个国家就很难抵制北约领导者美国的施压,在这个国家会出现反导系统和新基地,甚至出现新的进攻系统。”普京认为,尽管北约没有什么价值,但其决策方式有害,因此对北约扩张,俄罗斯强烈反对,并采取反制措施。
谈及美俄关系,当斯通问及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入主白宫后美俄是否有希望改善关系时,普京说:“在我们没穿着白色寿鞋被运往坟墓之前,希望总是有的。”当斯通作出美俄进行热战的设想,普京说:“我想,(美俄打仗)没人能活下来。”
谈到日常,普京透露,他已经升格成为外祖父,他非常喜欢自己的孙辈。不过由于工作太忙,他没有太多时间跟孩子共享天伦之乐。
斯通很多影片都体现生死思考。访谈中,他谈及古巴已故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曾遭遇50次以上暗杀,普京据说也不下5次遭遇类似情况。普京说:“我跟卡斯特罗谈过此事。他问我是否知道他至今为什么仍然活着——他一直亲自掌控个人安保。而我忙我的工作,安全人员会完成他们的。他们干得不错。”
谈及生死,普京说:“俄罗斯民间这样说:谁注定被绞死,就不会被淹死……唯有上天知道你我的宿命。人都会死。问题是,在这个易逝的世间我们能做成什么,关键要从生命中感受乐趣。”
【喜欢不喜欢,那就是普京】
纪录片播出前,德新社记者在美国纽约专访了斯通。舆论对纪录片有争议,有观点认为斯通有意为普京“正名”。斯通对记者说,他无意呈现一个“好人”或者“恶人”。以下是德新社记者与斯通的部分问答。
问(德新社):你为什么触及这个题材?
答(斯通):有些偶然。当时去莫斯科,为了拍摄斯诺登的电影(前中央情报局技术分析员爱德华·斯诺登因为泄露美国国家安全局“棱镜”监听项目,2013年流亡俄罗斯并申请避难)。我跟普京谈及斯诺登,他的看法非常清楚。他认为他知道我的工作,很尊重我。我认为他知道我会倾听他。不是他需要我,而是他可以借用一些相对诚实而不是一味讥笑他的西方媒体。”
问:在什么程度上,你的访谈与媒体记者不同?
答:不同于记者的是,我们试图通过对思辨性、政治性话题的有限对话,以个性化的一种方式表现他。我想我们做到了。
问:弗拉基米尔·普京哪些地方让你惊奇?
答:我想说,如果你透过西方对他恶人、坏人的描画,继续往前,就会得到关于一个人现实化的描绘,他主掌一个国家,复杂并且心中装着俄罗斯的利益……他很善于保护他们(俄罗斯利益),善于阐明观点。
问:你发现自己同意他的一些观点么?
答:我的职责是引出话题,所以我要备好功课,但不是选取一个立场。我努力推着他解释自己的立场……我有我的观点,但不做太多编辑。
问:你喜欢普京吗?
答:我并不那么了解他。我敬重他以及他所致力的工作。他代表俄罗斯的利益,而且他解释得很好。喜欢或者不喜欢,那是情绪化的,我不那样。
【“普京要干更大的事情”】
普京接受西方导演的访谈,纪录片在西方国家主流媒体播放,这种情况并不常见。莫斯科大学外籍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欧洲研究中心研究员王晓伟认为,这既表明普京善于借用媒体的一贯特点,也显示他有意同西方主流舆论沟通、对话,在政治上,他很自信,也有意志要干更大的事情。
从宣传片的内容看,普京的谈话立场清晰,但无意释放太多的对抗意念。王晓伟认为,普京执政至今,国内面临的压力主要来自经济发展方面,但他有很高的民意支持率;在外交上,他在俄罗斯遭受西方制裁的情况下逆势突围,有很多亮眼的表现。在这种情况下,普京在访谈中的心态是放松的、自信的,反而不像一些西方舆论那样咄咄逼人,势不两立,而且普京从来都对缓和俄罗斯与西方关系持开放态度,立场也很清晰不退让。
俄美关系是俄罗斯外交的一个重点。王晓伟认为,这或许是他选择斯通这样的知名美国导演做访谈的一个原因。俄美关系面临转圜的契机,双方存在结构性矛盾,又有相向而行的意愿。可以注意到,特朗普执政以来,普京始终对两国关系给出很大的回旋空间,甚至不惜做出某些利益牺牲。
王晓伟认为,《普京访谈》进入美国,是普京的一次成功的舆论公关。2018年是俄罗斯大选年,普京当然希望为发展更有利的国内和国际环境作出努力。(夏文辉)(新华社专特稿)
原标题:《普京访谈》将在美电视台播出 这个公关很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