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自动发布新闻 > 正文

“让刘胡兰离孩子远点”是把历史当玩笑 网事热评(2)

2017-06-07 08:15:22    央视网新闻  参与评论()人

今天的孩子学习刘胡兰,要学习的是什么呢?恐怕只有头脑简单到跟单细胞生物一样的人才会认为,是要让孩子们跟刘胡兰一样去流血牺牲,今天哪里有这个可能性?学习刘胡兰,是学习她和她的战友们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而奉献的精神,在今天和未来,需要奉献的并不是头颅,只需要努力学习和工作即可。看看我们国家的航天航空等重大工程团队,主要的工作人员都是年轻人,他们就是继承和践行刘胡兰精神的人。

这些都是再浅显不过的道理,其实完全不必多说,我根本不相信会有人不懂。可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家长来信”呢?这是第二个需要简单讨论一下的问题。

瓦解中国革命的历史叙述是舆论界长期存在的一种倾向,从邱少云到狼牙山五壮士再到雷锋,都逃不过被抹黑的命运。所以借所谓“家长来信”的形式喊出“让刘胡兰离我们的孩子远点”,或许只是一个同类的伎俩而已。

值得深思的是这份“家长来信”中所流露出的态度,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情绪呢?是“老师回信”中指出的“自私”吗?我以为,既是,也不是。如果这个“家长”只是自私,他完全可以选择私下里告诉孩子,让别人去学刘胡兰,咱不学,咱搭便车坐享其成就好了,而不是理直气壮地把自私的想法公之于众,自私毕竟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品质。

这封信中体现的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这个问题本来挺难讲清楚,要感谢睿智的中国网友,他们发明了一个概念,以讽刺性的手法来描述西方自由派的思想倾向,这个概念就是“白左”。“白左”一词最近还被美国的俚语辞典收录了。“白左”指的是白人左翼人士,其思想的特点是同情心泛滥,为了显示宽容而包容各种陈腐低级的价值观,沉迷于摆各种高姿态,以至于到了用臆想替代现实的地步。“白左”其实是西方的政治正确标准的另一种表达。

这位“家长”之所以能把歪理讲得理直气壮,不过是因为自以为在价值观上站在了高处,他崇尚的是和平、友善、宽容,于是便自认为有理由鄙夷跟刘胡兰的形象联系在一起的斗争、暴力、不妥协,至于如何实现他们的目标,他们不但不懂,而且认为那完全不重要。这样的人其实是啥都不懂却自认为洞悉了一切秘密的呆子。

这种人在西方遍地都是,伦敦刚刚发生了一起暴力袭击案件,在电视新闻的画面上,我看到了“白左”的标语“Lovewillwin”,意思是爱终将胜利,好像击毙袭击者的不是警察的子弹,而是他们的爱。以前在法国发生的一次恐怖事件后,一个父亲面对镜头教育他的孩子“他们有枪,但我们有花”。这种“病”不可避免地传染到中国,在台湾,曾有人打出“用爱发电”的标语。面对这种人,有时你会说不出话来,因为你被他们给蠢哭了。

这种思维模式包裹了一层西方政治正确的色彩,显得很时髦,非常迎合崇洋媚外者的口味。它让一些人分不清哪些是臆想哪些是现实,更别说正常的公共讨论了。

综上所述,关于刘胡兰的这封“家长来信”反映的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和“白左”意识形态的奇妙混合,“老师的回信”较好地回应了前一个问题,却没有触及后一个问题。

再回看那个朗读课文《刘胡兰》的小学生,这个孩子真厉害,这么小就能明白当时的残酷与先烈的伟大,而有很多大人,却一直把历史当作玩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