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自动发布新闻 > 正文

习近平的“两山论”指明发展方向

2017-06-06 01:13:11    新华社  参与评论()人

新华社北京6月5日电题:习近平的“两山论”指明发展方向

辛识平

【学习进行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论”日益深入人心。这对中国发展意味着什么?对各级干部意味着什么?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新华社《学习进行时》专栏推出“辛识平”融媒体评论,与您一起思考“两山论”如何指明发展方向,展望绿色发展的新图景。

6月5日,第46个世界环境日。我国确定的主题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很多人都知道,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最具代表性的“金句”。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国内外多个场合,习总书记多次论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提出“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科学论断,人们习惯称之为“两山论”。随着实践的深入,“两山论”经受了事实检验,越来越成为社会共识,为中国发展注入越来越强大的正能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生态环境保护能否落到实处,关键在领导干部。推进绿色发展,“关键少数”怎么看、怎么做,显得至关重要。“两山论”既是对全社会说的,更是对各级领导干部说的。它如同一个理念的指南针,有力校准干部的发展观、政绩观,在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创造什么样的政绩等方面指引正确方向和路径。

“两山论”指引的是敬畏自然、尊重规律的发展。历史上,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事例不胜枚举。恩格斯曾告诫人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构成了一个命运共同体,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

现实中,一些领导干部放不下“唯GDP”的思维定式,为了数字好看、排名靠前,不惜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干了不少竭泽而渔、杀鸡取卵的事情,造成了严重后果。正是有鉴于古今中外的经验教训,习近平指出,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这是谁也无法抗拒的铁律。对干部来说,绿色发展首先是思想上的一场深刻革命。新发展理念就是指挥棒、红绿灯,再也不能简单地以GDP论英雄。只有尊重自然规律,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才能彻底告别“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和谐共生的新路。

“两山论”指引的是更有质量和效益的发展。一个地方的发展,有没有含金量,不能光看经济指标,还要看创新、生态、社会效益、可持续性等方面的表现。习近平强调,一定要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当前,我国资源环境承载力逼近极限,在快速发展中积累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成为明显的短板。突围破局,路在何方?生态恶化的病根在于发展方式之弊。只有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发展方式,把发展的基点放到创新上来,让绿色发展理念重塑发展方式,才能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取得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发展实绩。

从卖矿石到卖风景、靠树叶子赚钞票子、“毛竹之乡”不卖竹子卖生态产品……近年来,这样的故事正在多起来。事实说明,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绝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创新发展思路,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把生态优势转化成发展优势,那么种下的常青树就是摇钱树,绿水青山就成了永不枯竭的致富之源、永远增值的绿色银行。

“两山论”指引的是造福人民的发展。随着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从“求生存”到“求生态”,从“盼温饱”到“盼环保”,群众对干净水质、绿色食品、清新空气、优美环境等生态的需求更为迫切。所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在生态环境上交出合格答卷。

习近平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道出了广大人民的心声。实现全面小康,经济要上台阶,生态文明也要上台阶。对各级干部来说,生态环境问题必须时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决不能说起来重要、喊起来响亮、做起来挂空挡。从治理污染,到修复生态,再到推广绿色消费,都要求干部走在前列、干在实处,以扎扎实实的绿色政绩造福于民,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

“我国生态环境矛盾有一个历史积累过程,不是一天变坏的,但不能在我们手里变得越来越坏,共产党人应该有这样的胸怀和意志。”习近平总书记掷地有声的话语,宣示建设美丽中国的坚定决心,彰显为了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历史担当。绿色发展是大势所趋,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人人行动起来,各尽其责、形成合力,必将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原标题:习近平的“两山论”指明发展方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