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自动发布新闻 > 正文

从江南水乡到“塞上江南”看端午节不一样的龙舟赛

2017-05-30 17:31:14    新华社  参与评论()人

新华社银川5月30日电(记者 任玮):端午节,原本寂静无声的阅海湖上一片人声鼎沸。伴随比赛开始的号令,20支龙舟有如离弦之箭在水面疾驰,浪花飞溅;舟上划手和着整齐的鼓点奋力挥桨,划波竞渡;岸边观众在呐喊助威之余,不忘举起手机记录精彩瞬间……龙舟竞渡、百舸争流,这样的场景是江南水乡的端午民俗?不,这是在有“塞上江南”之称的宁夏,第九届端午龙舟赛正在拉开赛幕。

宁夏,在多数人的脑海里约等于干旱、风沙、大漠、骆驼等景象。谁能想到,在宁夏银川市,原本广泛流行于江南的端午赛龙舟活动,已经连续开展近十年,逐渐成为当地的节庆品牌赛事。

“银川市2008年首次举办端午龙舟赛,是为中国举办奥运会营造氛围想出的一个‘创新’点子,谁也没想到能连着举办这么多届。”银川市体育总会秘书长丁晓晶说,南方的赛龙舟传统习俗能“移植”到西北并生根发芽,与当地的生态修复、湖泊水系建设密不可分。

湖泊棋布、波光荡漾的充沛水系,是龙舟赛得以开展、推广的重要条件。银川市曾因湿地分布密度大、范围广、数量多,历史上有“七十二连湖”之称。然而,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快速的城市建设使得湖泊、湿地等逐渐萎缩。

近十多年来,通过不断加大湖泊湿地保护与恢复力度,银川湿地面积增加,湿地生态恢复,湿地自然景观得以重现。目前,银川全市湿地面积达5.31万公顷,全市有自然湖泊、沼泽湿地近200个,其中面积在100公顷以上的湖泊、沼泽20多个。“城在湖中,湖在城中”的“塞上湖城”称号变得名副其实。

“可供选择的水域越来越多,今年我们就换了面积更大的湖泊,方便选手施展,观赛视野也更开阔。”丁晓晶说,今年龙舟赛取消了前几届为小湖面而设的1200米环湖赛项目,只设男女250米、800米直道竞速项目,比赛更加激烈,更有看点。

赛龙舟迎端午,如今已经成为银川不可或缺的一项节日活动,每年吸引数万人观赛。今年龙舟赛更“扩容”为端午文化节,推出童趣端午、古礼端午、游乐端午等一系列具有端午文化特色的节日活动。看着现场的热闹景象,回忆最初组织比赛的不易,丁晓晶笑称,首届龙舟大赛是一场“三无”赛事没龙舟、没选手、没教练。

到南方买龙舟,看着种类繁多、大小各异的龙舟,负责采购的人傻眼了。西北旱地,多数人不谙水性,更别提在水上竞技比赛,龙舟赛没人报名,体育部门的工作人员坦言“就差上街发传单了”。听说一位参加过全国农运会的农民会划龙舟,他们将人请来当教练,免费培训,从头教起。

“我们队员多数是户外运动爱好者,最初参赛只是出于对运动的热爱,谈不上会划龙舟,能划成直线就不错了。”第八次参加龙舟赛的“小二班”队队长郭焕鑫告诉记者,每次赛前,银川市都会组织为期半月左右的免费培训,连续八届比赛让更多本土队伍有信心、有能力与专业队伍较量。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塞上江南”的龙舟赛里,有一支来自江南水乡的参赛队伍浙江瑞安商会队。首次被邀请参赛,看到本地选手多是“旱鸭子”,他们疑惑“西北搞什么赛龙舟”;如今每年端午节,他们都专程赶来参加比赛,与当地“水上劲旅”一争高下。

长期从事中华传统文化研究的宁夏作协主席郭文斌认为,虽然从起源上讲,端午节传统习俗、象征意义南北有别,但二者的文化内涵是互补的,并且融合趋势日益明显。近年来,赛龙舟在大江南北广泛流行,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复兴的一种表现。

南舟北移、西扩,这个过程中有传承,也有变化。在江南水乡,龙舟拔河、龙舟漂移等精彩赛事让北方观众惊叹不已;在宁夏,利用南方没有的冰雪优势玩龙舟之乡玩不了的“冰上龙舟”,形成全新的冬季趣味运动。

“现在我们开始考虑利用大漠风光打造全新的‘沙漠龙舟’项目,让赛龙舟在专业体育项目之余,成为参与度更广泛的旅游项目。”丁晓晶说。

(原标题:从江南水乡到“塞上江南”看端午节不一样的龙舟赛)

关键词:端午龙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