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圈有“皇帝”专业户,也有“霸道总裁”专业户,然而今天八妹想要跟你们说的是“妈妈”专业户。
我想毫无意外的,大家脑海中会出现她的脸庞。
张少华,三十多年来,塑造了100多位母亲的形象,她是“慈祥的母亲专业户”,更是“演技最好的老太太之一”。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
张少华出生于一个贫穷的家庭,3岁的时候她的父亲因病去世,母亲年纪轻轻就守了寡还要照顾一家十几口人。母亲后来改嫁,带着四个孩子嫁给了一个工人。
年轻时的她长相清秀,13岁时便考上了中国评剧院,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
她说,平均一个月16块钱工资,可以让母亲少操劳一些。年少的她,早早的明白了家庭生活的贫穷,也懂得了要和母亲共同承担。
然而进了评剧院后的她,却真的对其产生了兴趣。学了六年的青衣,享受角色带给她的喜怒哀乐。
认真演戏,甘当绿叶
从1982年起,张少华便开始和赵丽蓉同台出演评剧,两人在电影《花为媒》中也曾同台演出。
可以说,当时的两人也是一起学习,共同鼓励,在演戏的这条路上齐头并进。
张少华常说,演戏时要先把别人托好。因此,她从来不介意给别人当配角。无论角色是大是小,人物是好是坏,她都尽心竭力地去揣摩,认认真真扮演每一个小角色。
而她第一次真正接触电视行业,则是在1993年。那时她参演了电视剧《武夷仙凡界》,在其中饰演一个老巫婆。
以及在《还珠格格》中那个大明湖畔的舅妈,虽然戏份不多,却把被皇后胁迫时的无奈和愧疚展现的淋漓尽致。
自此之后,张少华开始在母亲这一个角色上越走越远,合作过的明星也不计其数。因为在剧中的密切关系,即便在戏外他们也都会尊称她一声妈妈。
她就像是那个亲切慈祥的母亲,见证着我们的成长。哪怕飞得再高再远,也始终让我们牵挂不已。
经典“丑娘”,演技爆发
还记得那个守了一辈子寡,儿子却不愿意认她的丑娘吗?这是她第一次出演主角,因为精湛的演技,她用这个角色征服了所有人,赚了大波的眼泪。
而张少华为了扮演好这个角色,竟然真的去沿街乞讨,路上的行人还真的同情她,往碗里扔纸币,最大的面值是二十元。
张少华的敬业在圈内一直令人敬佩,无论多小的角色,她都会用纸笔满满的记录十几页,这样的精神确实值得现在很多演员学习。
然而她的演技直到在2005年才得到承认。因为在《秘密》中的出色表现,张少华获得了“白玉兰奖”最佳女演员奖。
可她却说,这个奖其实不是给我的,是给所有给我机会的导演和圈里的朋友的。我这个老太太一辈子没得过奖,也不在乎得奖。我只想老老实实演戏,认认真真做人。”
相比起现在一些追名逐利的明星,张少华可以称得上是最纯粹的演员。
母亲的支持,是动力的来源
张少华在荧幕上塑造了很多经典的母亲形象,而这一切很多都源自于她对她母亲的理解和热爱。
在她的记忆中,母亲为了他们几个孩子吃了不少苦,有时半夜醒来发现母亲还没有睡,在微弱的灯光下为他们缝补衣裳。有了吃的总是让他们先吃,而自己吃剩饭,如果孩子饿了她就会谎称自己不饿。
母亲很支持她去演戏,而且是她最忠实的观众。因为张少华一辈子看着母亲这么无私奉献,所以她饰演的角色总带着她亲身母亲的感觉。
后来母亲生病了,不许大家告诉正在南京拍戏的她,硬撑着等她回到北京,才咽下最后一口气。她突然明白,母亲怕给她留下遗憾,等她回来说说话,才能放心地走。
或许这就是母爱,愿意为你做任何的事。我们总是忙着工作忙着赚钱,却忘记了背后的老人,其实只要我们平平安安,快乐的生活。
生活清贫,赚钱为儿还贷
虽然在大荧幕中总是一个慈祥的母亲的角色,但张少华坦诚,现实生活中的她却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
因为和丈夫两个人都忙于工作,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不能经常陪在身边,张少华对于这一点一直很愧疚。
幸运的是,孩子很争气,从清华大学毕业后在报社做编辑,还贷款在北京买了一套房,对她也很孝顺。
只是,张少华的清贫却不像是我们印象中演员该有的样子。
住在40多平米的老房子里,每天亲自去菜场买菜,不讲究吃穿住。一件红马甲穿很多年不换,一双三十五块钱的棉鞋穿了许久。
一件红马甲穿很多年不换,一双三十五块钱的棉鞋穿了许久。
不知道什么叫名牌,就连上节目时穿的衣服也是39元临时去市场买的。
娱乐圈那些叫张少华母亲的干儿子,常说贴钱给她换个住所,却都被她拒绝了。她常笑着说,人这一辈子,知足常乐,有房子住,冻不着淋不着,这就已经很好了!
而她自己,还在努力赚钱,就为了给儿子还贷款,来弥补当年对他的歉意。
忽然就想起那些凭借抠图的八千万,或许他们根本称不上是真的演员。
年过80的张少华在2015年底,她凭借质朴无华的演出,荣获国剧盛典终身成就奖。或许这就是对她而言最好的肯定,一辈子兢兢业业,只为自己热爱的事业。
这个朴实无华的老太太,用她的一生为我们诠释了什么叫做为艺术事业而献身。她不执着于片酬和荣华富贵,只愿活得自在洒脱。
让我们也一同祝愿这个老太太,能够一直这么开心的笑着,健康的生活着。
喜欢的,就点个大拇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