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梅森:首先,创作要真诚。老百姓都看到的东西,都知道的东西,你一定要面对。我觉得这部戏最大的成功就是面对了真相。此外,还要考虑反腐剧可能引发的副作用,所以我们拍的时候就很注意,没有把一些场面搞大,例如剧中大风厂的冲突,没有拍双方恶劣的举动,大火的呈现也有所控制。我也跟团队强调,这部戏涉及很多矛盾,镜头千万要谨慎注意,让观众感受到的不是黑暗,而是中央反腐的决心。
记者:有人认为,《人民的名义》走红以后,会迎来反腐剧繁荣的“春天”,您认为呢?
周梅森:反腐剧不好写,也不好拍。如果说仅仅是拍一个案件故事,我觉得没什么大意义。我反复强调,《人民的名义》既不是反腐剧,也不是检察剧,我们要做的就是一部中国当代社会生活的全息图。要讲好一个大中国的故事,能把当代中国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准确地精彩地反映出来,是非常不容易的。
不会欺骗读者和观众
记者:现在总说缺少好编剧,您认为是因为人才太少,还是编剧话语权太小?
周梅森:这个要看什么人,优秀的编剧永远都有话语权。如果你是一个没有原创性又不具备商业价值的编剧,没有市场收视率和品牌效应,肯定会弱势,这很正常。我从做编剧以来从来没感觉自己是弱势的一方,从来没感觉编剧被欺负。现在编剧业内有一种不好的风气,抄袭我们先不说,所谓桥段现在变成了很多编剧挂在嘴边的常用名词,这非常让人讨厌。现在总说好的编剧奇缺,我觉得加强剧本人才的培养非常重要。
记者:《人民的名义》会有续篇么?据说您正在写一部小说叫《天凉好个秋》,这部小说似乎跟《人民的名义》也有关联?
周梅森:肯定会有,但是什么时间出来还不确定。我会用丰厚的积累去创作,觉得它能够经得起读者和观众检验的时候我才拿出来。我不会去欺骗读者和观众。
《人民的名义》剧终时,大风厂和山水集团的官司都没有了结。《天凉好个秋》已经完成了十几万字,会依然以大风厂的故事为线索,但内容的重点会放在现在民众关注的金融领域腐败和国企腐败乱象。
(毕嘉琪)
更多精彩请点击: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