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自动发布新闻 > 正文

中国企业打造“走出去”平台 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实现共赢

2017-04-14 01:42:50    国际在线  参与评论()人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徐艳清):今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在北京举行。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中国企业投资建设的境外经贸合作区不断践行合作共赢的理念。其中,位于柬埔寨的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与位于泰国的泰中罗勇工业园就是典型样板,为中资企业“抱团走出去”打造了重要平台,也为柬埔寨和泰国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成立于2008年的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西港特区)规划总面积11.13平方公里,是由中国江苏红豆集团为主导,联合中柬企业在柬埔寨西哈努克省共同开发建设的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截止目前,西港特区已累计引入企业(机构)109家,中资企业为94家,已成为中资企业走入柬埔寨的重要平台。

柬埔寨青年文涛是西港特区内一家中国塑料包装企业的员工。2010年他被柬埔寨地方政府选派至红豆集团下属的红豆大学学习中文,两年后他进入西港特区工作。现在,在柬埔寨人眼中,文涛十个十足的“外企白领”,每天开着私家车上下班,一般柬埔寨工人每月的工资180美元左右,文涛的工资高出好几倍。文涛对西港特区充满感激:“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是非常有前景的经济特区,西港特区也给我提供了非常好的就业平台,让我们发挥所长。以前我家生活有一点(困)难,后来我学会中文后,我就可以找到好的工作,也可以把我的家里的生活改变了,以前没有车,现在我已经买到车了。”

不少像文涛一样的柬埔寨青年在西港特区上班。西港特区如今已成为柬埔寨规模最大,发展最好的经济特区,已经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1.6万个。拉动柬埔寨经济发展、促进当地就业是西港特区发展的重要内容。同样重要的是,西港特区与周边社区和谐共生。在红豆集团董事局主席周海江看来,企业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应当打造“民心工程”,真正得到沿线国家老百姓的拥护。“整个柬埔寨,西哈努克省经济增长的速度在柬埔寨是最快的。解决的就业的量也是比较大。我们办园区不仅是给它解决就业问题,还注重跟周边社区的和谐相处,实现共赢。贫困乡村本身自己没有学校的,我们捐款给它办学校,也给它配老师,也提供学习用品。这些学校办了之后,村里面得到了实惠,所以这些村民感谢我们。包括贫困家庭,我们还给他主动上门送大米,送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这样的话,周围的百姓跟我们和谐相处之后,使我们园区得到当地老百姓的拥护。”

目前西港特区内主要是中资企业,主要涉及纺织服装、五金机械电子、箱包皮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西港特区不断创新自身的服务,满足企业及员工生产、生活所需,为企业营造了“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的运营环境。如引入柬埔寨发展理事会、海关、商检、商业部、劳工局、西哈努克省政府入区办公,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红豆集团董事局主席周海江介绍说:“由于这个园区建设之后,(中资企业)它就像在我们中国的开发区里面办厂一样方便。而在开发区里面,也设立了一站式服务,跟我们中国的开发区里面一样。而且柬埔寨的这些官员真的到我们中国学习了我们中国的一站式服务。它提供一站式服务,所以你就省去了很多跟方方面面打交道的这个(成本),跟在中国的开发区里面办厂一样方便。”

与江苏红豆集团类似,浙江华立集团在泰国主导建设的泰中罗勇工业园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典型样板,这也是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泰中罗勇工业园面向中国投资者,由华立集团与泰国安美德集团在泰国合作开发。成立于2005年的泰中罗勇工业园在“一带一路”建设推进过程中乘风而行,目前已有近90家中资企业落户园区,成为中国传统优势产业在泰国的产业集群中心与制造出口基地。泰中罗勇工业园副总裁吴广云表示,泰中罗勇工业园的建设起到了助力中国企业“抱团出海”的效应。“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园区里像有中资企业商会,我们经常邀请一些泰国政府部门的海关、税务、电力一些部门到我们园区来现场办公,讲解泰国的一些法律法规政策。另外,我们通过这样的交流,后面入园的企业能向前面(入园)的企业学习取经,起到了抱团出海的效应。”

截至目前,泰中罗勇工业园带动中国对泰国投资超25亿美元,解决当地就业2万余人,华立集团CEO肖琪经认为,工业园内中资企业的进驻对泰国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在园区中投资的企业,第一,很多产业填补了泰国的一些空白;第二,对泰国整体,尤其对罗勇府内的整个制造水平提升(起到作用);第三,我认为改变了泰国吸引外资中比较偏重日本和韩国这个(情况),对他一个国家招商也是,也不希望外资来源单一的情况,那我们对泰国投资以后改变了泰国外资的成分、结构。”

截至2016年底,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了约56个境外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185.5亿美元,上缴东道国税费10.7亿美元,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17.7万个。可以说,境外经贸合作区已成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承接点”,也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平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