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南非青年朋友的交流中,文学,是我们常常谈及的内容。比如,南非著名诗人丹尼斯·布鲁特斯与中国的故事。1973年,时任南非乒协副主席的布鲁特斯率队访问中国,来到北京、上海、杭州、广州等城市,与中国乒乓球队进行友谊赛,并受到周恩来总理等中国领导人的接见。在中国的见闻给布鲁特斯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他写下30余首精彩诗作,汇编为《中国诗抄》。这些作品在形式上借鉴中国绝句,虽为短章却韵味深长,适合大众诵读,体现了诗人“为人民写作”的创作观。布鲁特斯动情地在诗中把中国比作一幅“山水画”,画中是“有血有肉的真人物”。他将这部《中国诗抄》“作为友谊的礼物,奉献给伟大的中国人民”,这是多么深厚的情谊。
2010年,南非诗人凯奥拉佩策·考斯尔到访中国。1938年,考斯尔生于约翰内斯堡,1969年发表个人首部诗集《挣脱锁链的精神》。他的诗歌兼具非洲口头文学的节奏感与爵士乐的韵律感,直抒胸臆,情感丰沛,字里行间充满艺术想象力。2006年,他被授予南非“国家桂冠诗人”称号。终其一生,考斯尔始终以“大写的和团结的我们”作为创作的信条。金砖国家青年峰会期间各国青年欢聚一堂的热烈气氛,令我时常想起考斯尔,他为2002年非洲诗歌大会创作的诗歌《伊泽圭尼》一次次在我心中回响。于是,在闭幕晚宴上,我为在场的每个人,朗诵了这首诗的最后一段:
“这里,在海洋的众声中间,/河流像舞者般流淌,/而你须翻越绵延的山脊,/无论你想去往何方,/我在这里遇见整个世界,/它运转着一如这片海洋。”
时光为合作写就伏笔。10年前,金砖国家领导人倡议举办“金砖国家青年政策对话”,揭开金砖国家青年合作的序幕;如今,金砖国家的青年正携手书写新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