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正文

国家植物园,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平台(5)

新加坡植物园占地约82公顷,被视为城市的“绿肺”。植物园分为4个园区,东陵区保留历史遗迹,中央区以游览为主,武吉知马区是教育和探索区,泰瑟—格洛区主要以湿地和雨林为主。植物园集园林、历史遗迹、研究中心和自然教育基地为一体,颇具人文和研究价值。园内还分布着十几座历史建筑,许多已有上百年历史。2015年,植物园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新加坡植物园一直致力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位于泰瑟—格洛区的研习森林,是一片有着100多年历史的次生林区,具备湿地和低地雨林两种生态。新加坡政府历时两年半,根据19世纪初的情况,对这里的泥质、地形和水文进行分析并开展修护工作,恢复了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目前,研习森林拥有700多个植物品种和上百个野生动物种类,与原有雨林连为一体,既强化了本区域原始植物的迁地保育工作,也为珍贵雨林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

胡姬花是新加坡的国花,许多品种濒临灭绝。植物园在推动胡姬花的保护繁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1932年以来,植物园培育出约630个胡姬花品种。植物园还专门建立了约3公顷的国家胡姬花园,种植了约1200种胡姬花。

新加坡的首个种子库设立在植物园的一栋老建筑内。这里拥有种子清洁实验室、干燥室、冷室以及低温实验室等完善设施,最多可存放2.5万种植物种子。种子库同时用于研究热带植物种子的保存方式,以抵御自然灾害和气候变化的威胁。

植物园也是新加坡的重要教育基地。民俗植物园展示了300多种在东南亚经济和民俗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植物,并根据手工艺、祭祀、药物等传统用途进行植物分类,为游客提供独特的文化体验。此外,针对不同年龄的游客,植物园设置了专门的游览项目。雅格巴拉斯儿童花园专门针对14岁以下儿童设计了农场、果园、森林、溪流等,让孩子们直接与自然接触。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曾如此评价新加坡植物园,认为现在的建设成果经过了几代人的积累。植物园的发展见证了新加坡民众生态保护意识的增强,人们愈加认识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

《人民日报》

首页上一页...2345 5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