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正文

考古合作续写中孟友谊(3)

第二期遗存是一座“十字形中心神殿”,中心是八边形的实心塔基,四面各对着一个柱厅,四个柱厅在平面上呈十字形,所以又被称为“曼陀罗”建筑。这是金刚乘对于世界结构的想象,具体化为寺院建筑的形式,年代在公元10至12世纪。这个规模庞大、具有不同功能的佛教遗址,正好与文献中的都城相匹配,一个湮没已久的神秘古城,就这样从文献和传说中走向公众视野。

我漫步在空旷的遗址上,微风在狭窄的柱塔间穿梭,佛塔、墙基、道路、灯孔等呈现着古寺的真实形貌。

纳提什瓦遗址所保存的两个时期的建筑遗存,提供了南亚次大陆公元8至12世纪佛教建筑变迁的珍贵资料。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具有明确的地层关系,初步建立了陶器年代学序列,填补了孟加拉国在该领域的空白。我们还从各个地层中发现了不少中国瓷片,年代跨度从唐宋到明清,有青瓷、白瓷、青花瓷等种类,生动呈现了中孟在漫长历史长河中的密切往来。

这一考古发现在孟加拉国引起轰动,20多家媒体持续报道了这项考古发掘。新版《孟加拉国史》(第一卷)收录了中孟考古队撰写的“毗诃罗普尔”章节,成为人文科学最前沿的成果;中英文考古报告《纳提什瓦》一书也已在两国同步发行。这个项目还获得中国社科院2019年度国外考古新发现奖。

纳提什瓦遗址的体量十分壮观,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旅游开发潜力。目前,中孟相关部门正在积极筹划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以增进当地的民生福祉,这将成为中孟友谊的又一标志。

生命中的难忘经历

孟加拉国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湿热多雨多蚊虫,加之考古工地离城市远,水电线路老化,经常停水停电。尽管考古队员有长期野外考古的历练,很能吃苦,但生活上还是遇到很多挑战。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