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共同守护湿地促进和谐发展

湿地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维护生物多样性、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储碳固碳等重要生态功能,对维护生态、粮食和水资源安全等具有重要作用。

今年是中国加入《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30周年。30年来,中国大力推进湿地保护修复,湿地生态状况得到持续改善。今年1月发布的《中国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状况白皮书》显示,截至目前,中国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状况总体保持稳定,分布有湿地植物2258种、湿地鸟类260种。本报记者日前采访了3位参与或见证中国湿地保护的国际人士,听他们讲述中国加强湿地保护带来的巨大变化。

“中国迅速成为湿地保护领域的领导者”

“过去5年间,中国迅速成为湿地保护领域的领导者,这不仅对于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对降低灾害风险和维护生态系统健康稳定也具有重要意义。”全球候鸟保护专家、英国皇家鸟类保护协会首席政策官尼古拉·克罗克福德表示。

2019年7月5日,在第四十三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当时,这让很多关心这个议题的人都流下了喜悦的泪水。”克罗克福德回忆说。栖息地主要由潮间带滩涂和其他滨海湿地组成,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关键枢纽。这个候鸟群中,就包括鸻鹬类濒危鸟类物种。

多年来,中国加强湿地保护,给克罗克福德留下了深刻印象。中国专门立法保护湿地,为滨海湿地保护提供法律保障。同时,中国携手多个国际组织,举办全球滨海论坛,推动建立全球滨海保护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等。

“中国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制定政策时有着长远眼光。”克罗克福德说,她的主要工作是支持各国政府采取行动保护候鸟。“中国政府采取果断行动,保护了众多濒临灭绝的水鸟,这令人印象深刻,也给人以希望。我对中国在湿地保护方面的承诺和快速实现目标的能力怀有极大敬意。”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