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三亚12月14日电(记者陈凯姿)记者14日在第二届珊瑚礁国际论坛上了解到,来自中国、日本、美国、以色列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海洋研究专家齐聚三亚,共同研讨珊瑚礁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并达成了相关共识。
珊瑚礁系统是维系海域生态平衡,尤其是近岸海域生态稳定的重要资源。在自然界繁衍5亿多年的珊瑚,由于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其覆盖度在全球范围内正逐渐下降。珊瑚礁生长缓慢,自然修复漫长而低效。近些年来,加强珊瑚研究和保护迫在眉睫。
中国工程院院士蔡鹤皋认为,过去修复珊瑚礁主要是珊瑚专家的工作,现在智能装备已经在许多领域解放了人类的双手,工程及智能装备专家也应该参与到利用现代分子育种学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装备技术快速修复珊瑚礁的工作中来。
美国迈阿密大学副教授泰勒·诺尔斯提到珊瑚具有复杂的原生免疫系统,她的团队正在进行珊瑚免疫细胞研究,并认为该研究有助于了解珊瑚的更多特征,有利于更好地保护珊瑚。
目前,中国等国家已经开始了珊瑚礁生态修复行动,在海南、广西、广东、福建等珊瑚礁区域,开展珊瑚礁培育、移植、改善珊瑚礁底质状况等技术方法的研究,并在海南三亚、广西涠洲岛等区域开展了珊瑚礁生态移植修复实验示范。
其中,海南利用野外珊瑚种质库进行珊瑚移植和修复,相关海域修复后已经面貌已大为改观。海南南海热带海洋研究所所长陈宏说,通过建立珊瑚种质库,直接服务全球珊瑚礁生态修复,技术完全成熟可行。
论坛上,与会专家在“世界各地科学家携手努力,科学指导保护拯救珊瑚”方面达成了共识,一致认为应进行全球协作,加强在基因测序、工程设备上的研究,形成可持续的合作机制,共同保护珊瑚资源。
“科学”号在马里亚纳海沟发现多处罕见“海底花园” 新华社“科学”号5月28日电(记者张旭东)中国远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科考队员28日在马里亚纳海沟南侧海山发现了近10片五彩斑斓的珊瑚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