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开罗11月24日电 专访:从中文到阿文 做没有“语言中间商”的图书——访埃及国家翻译中心主任安瓦尔·穆吉斯
新华社记者吴丹妮
在埃及首都开罗的埃及国家翻译中心大楼内,中心主任安瓦尔·穆吉斯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中国思想发展史》《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之路》《唐诗精选》等与中国有关的阿拉伯语图书。
“这是近几年翻译中心最令我感到骄傲的工作成果之一。”安瓦尔的神情和语气充满欣慰与满足。
满足,不仅是因为这些图书在埃及以及其他阿拉伯国家有着很好的销量,更因为这些以及更多来自中国或与中国有关的图书是从中文直接翻译成阿文的。
“过去,阿拉伯人所读中国图书的阿文版大多是从英语、法语、德语译本翻译而来。”身为哲学教授的安瓦尔深知,通过第三方语言转译的著作会产生重要信息的流失和偏差。他举例说,《道德经》阿文版就是从德语和英语翻译而来,一些内容令人不易理解。
2006年,隶属于埃及文化部的埃及国家翻译中心正式成立。为保证“把原汁原味的中国思想介绍给阿拉伯人”,安瓦尔和同事们下定决心做出没有“语言中间商”的图书。借助这些年“汉语热”席卷埃及的“东风”,翻译中心开始不断充实中阿互译优秀人才,同时与专业翻译公司展开合作,令缺少中阿文直译图书的状况开始得到改变。
安瓦尔说,如今,中心会优先考虑翻译中文书籍,而且“必须直译”。
在各方努力下,目前中心已有中阿直译的阿文版中国图书30余本,另有6本在印刷中,还有10本已签订翻译合同。同时,中心还同宁夏智慧宫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合作,翻译三卷本的《中国文学史》。
“现在我可以有底气地说,埃及国家翻译中心致力于将中文书籍直译成阿文,以帮助埃及和阿拉伯世界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捧着厚厚的两卷本《中国思想发展史》,安瓦尔告诉记者,中心还计划以后每年做20本中阿直译的图书。
安瓦尔对中文图书的内容选择十分在意。他说,中心不仅翻译与中国经济发展相关的中文书,还会翻译有关中国诗歌和文学的书籍,因为“让阿拉伯读者更多地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与价值观十分重要”。
为保证翻译质量,提高翻译水平,中心不仅经常举办各种翻译培训和讲座,还通过翻译比赛等形式挖掘优秀的中阿翻译人才。
今年6月,由开罗中国文化中心和埃及国家翻译中心合作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承办的首届埃及中国当代小说青年翻译大赛在开罗正式启动。参赛选手们翻译的是第七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获奖作品《世间已无陈金芳》,获得一等奖的翻译作品将由翻译中心在埃及出版发行。
“我希望我们的图书能够呈现更加完整、真实的中国。”安瓦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