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洛杉矶11月23日电(记者谭晶晶)美国“洞察”号火星探测器团队日前表示,因故障暂停工作的火星温度测量装置近日又恢复了运行,继续下探作业以测量火星“体温”。
任务团队在官方推特上表示,在“洞察”号机械臂的帮助下,测温装置上装载的代号“鼹鼠”的自锤式长钉从此前所处的位置下探了32毫米。据介绍,机械臂将其铲子的侧面垂直贴靠在“鼹鼠”侧边,将其固定在下探的洞口,为“鼹鼠”向下掘进增加摩擦力。
这部测温装置由德国航空航天中心提供,放置在火星表面,用于测量火星温度及内部热流动。“鼹鼠”长约40厘米,能像机器人一样从火星表面下探至5米左右深度展开测量。但今年2月开始执行任务后不久,“鼹鼠”即受阻“停工”,仅下探了30厘米左右。
任务团队认为,最有可能导致“鼹鼠”停止工作的原因是摩擦力不足。“鼹鼠”需要靠其周围的土壤增加摩擦力抵抗设备的后坐力,以向下掘进。但“洞察”号周围的土壤难以提供足够的摩擦力,这可能造成“鼹鼠”只在原地“弹跳”而无法下探。
今年10月,“鼹鼠”在“洞察”号机械臂的外力辅助下开始继续工作。“洞察”号搭载的相机捕捉到的画面显示,“鼹鼠”从火星表面缓缓下探。但几周后,“鼹鼠”再次从下探的土坑中被弹出。任务团队分析认为,是火星土壤的特殊质地对“鼹鼠”下探造成阻碍,导致任务再次“搁浅”。
本月初,任务团队发现“洞察”号机械臂没能很好地固定“鼹鼠”的位置,随即进行了调整,挪开机械臂,仔细查看了“鼹鼠”周围土坑的状况。此后,任务团队再次操控机械臂将其铲子的侧面贴靠在“鼹鼠”侧边,为其提供侧支撑力,帮助“鼹鼠”继续下探。
任务团队表示,美国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和德国航空航天中心将继续找寻最佳方案,使“鼹鼠”正常工作。
“洞察”号于去年11月26日在火星艾利希平原成功着陆,执行人类首次探究火星“内心深处”的任务。
新华社洛杉矶8月20日电(记者谭晶晶)约每两年一次的“火星合日”现象即将于9月初上演,届时火星探测器与地球的通信将受到干扰。为此,美国航天局计划于8月28日至9月7日之间中断这些探测器与地球的通信
受中国国家航天局邀请,部分外国驻华使馆及国际组织人员14日赴河北怀来观摩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器悬停避障试验,并参观相关试验设施。这是中国火星探测任务首次公开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