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量的激增,促使各环节都在流程优化上做文章。在窗口服务和单证办理环节,成都国际陆港运营有限公司通过整合部门、叠加功能,为通关企业节省了一半时间;在海关监管环节,卡口光学识别车牌、集装箱号自动关联取代了纸质核放单验放手续,进、出区车辆的整体通行时间由原来的30分钟、15分钟均压缩为3秒。
同时,铁路港的收费项目由原有53项删减和整合压缩至20项,并实施政府购买服务,为企业全额免除在口岸的两次吊装、一次短转和查验相关基础作业费用。
让班列运营更贴近市场,不断提升客户获得感,已成为成都国际班列提质增效的重要手段。今年,中欧班列(成都)上线了全程追溯系统,实现了对国际班列去程100%的实时位置追踪;9月17日,还在波兰马拉投运了首个海外运控中心。
成都国际铁路班列有限公司现场操作部部长马飞告诉记者,马拉场站是中欧班列进入欧洲的重要分拨枢纽点和进行宽窄轨换轨的操作点,每天会有大量班列在马拉场站换装,并办理关务文件、进行编组安排。过去每到繁忙时段,这里常常发生拥堵、车板不足等异常情况,但由于无法及时和国内沟通,整体通关效率被拉低。
马拉运控中心成立后,能直接与当地关务、线路供应商等机构进行沟通,实现了境外通关“零时差”操作,既可以改善客户体验,又提升了班列的整体效益。
马飞告诉记者,以供应链思维搭建高效、低成本全球配送网络,公司在波兰罗兹、荷兰蒂尔堡、德国纽伦堡三个公共班列站点实现每周常态化、稳定化运行;同时还在汉堡、华沙等地设立了海外联络处,开展境外营销、运输组织协调等工作。
据成都市有关部门统计,今年以来,成都国际班列综合重载率达90.9%,货值、货量同比增幅全国领先。其中,除了成都本地的各类产品外,来自四川德阳市的汽车配件、眉山市的化工品等,也成为成都国际铁路货运班列的“常客”。
“特别是在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过程中,我们与省内部分城市及云南、广西、贵州、甘肃等省区合作,形成了以成都为中心节点,辐射西南、西北的陆海集货网络。”成都国际铁路港投资(集团)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泽军说。
9月11日,中欧班列运输协调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总结中欧班列建设进展和成效,研究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举措,国铁集团携手全国中欧班列运营企业,共同签署了《推进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公约》
央广网重庆5月17日消息(记者吴新伟)由俄罗斯始发的中欧班列(重庆)上合组织国家专列昨抵达重庆。历时12天,开行7000公里,满载41个集装箱的木制品和农副产品,运抵重庆后货物将快速分拨到其他省区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