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萨拉热窝8月23日电 通讯:巴尔干元素在萨拉热窝电影节绽放
新华社记者张修智
公交车上的派对,怀旧的露天电影,延时打烊的餐馆,志愿者真诚的笑容……23日,第25届萨拉热窝电影节落下帷幕。8天里,萨拉热窝热情款待来自世界各地的客人,而人们也为参展影片的独特魅力而赞叹不已。
本届电影节16日开幕,来自56个国家及地区的270部影片参展,创下历史新高。巴尔干元素仍是本届电影节突出的特色之一,对巴尔干地区普通人命运的书写,也仍然是艺术家们不变的追求。
中年失业的克罗地亚女性,为人生下半场疲惫而坚韧地打拼;离散于西欧的阿尔巴尼亚姐妹,穿越山水,终于弥合了与留守乡村的老父亲的隔阂;战争中幸存下来的萨拉热窝夫妇,创伤尚未消除,就仓促地迎来上有老下有小的人生窘境;而移民到伦敦的保加利亚兄妹,竟因为一只猫而吃上官司……凡此种种,艺术家们的镜头,牢牢地聚焦于普通人的命运,普通人的奋斗。
萨拉热窝电影节创立于波黑战争末期,初衷是“用艺术抵抗战争”,激励人们忘却战争的狰狞,无畏拥抱和平。根据这一美好的创意,电影节设立了“面对过去”这一单元,它依托独特历史背景而设计,是萨拉热窝电影节有别于当今世界所有电影节的特色之一,传承至今。这个单元的电影中,如何告别仇恨、走向和解,是巴尔干地区国家电影艺术家们孜孜不倦探索的主题。
在本届电影节,这个单元涌现了多部可圈可点之作。其中出自波黑青年导演之手的纪录片《石头说话》,真实记录了波黑战争中交战各族的青年一代力图跨越民族、宗教差异,寻求各族人民和睦共处之道的努力。影片结束后,这部交织着人文主义与理想主义气息的作品,赢得了现场观众长时间的热烈掌声。
“尽管经历了战争的苦难,但这座城市和人民还能坚持艺术创造,这让我无比震撼和感动。电影的重要价值,在此显现无疑。”本届电影节剧情片评委、奈飞国际原创电影收购总监弗娜·玛杜卡对记者说。
而远离红地毯的多数普通人,依然在平行时空中真实地演绎着自己的人生故事。50岁的出租车司机阿德南告诉记者,自己平常每天工作10个小时,电影节期间,每天只睡6个小时,他要抓住赚钱的机会。
“电影节结束,就去克罗地亚度假。”阿德南愉快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