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国际新闻 >

为了保护历史古迹,人们还能做这些(2)

为了保护历史古迹,人们还能做这些(2)
2019-07-16 09:01:00 中国网

然而,由金字塔文明的宣传保护,让我们可以看到除了传统路径外,全新的思维模式也能让更多的历史遗迹走进人们的视野,产生翻倍宣传保护效应。

近年来,包括长城、兵马俑、土楼等在内的历史文明古迹引起了影视公司的注意,正在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IP价值。电影《长城》由著名导演张艺谋执导,吸引了好莱坞著名演员马特·达蒙加盟,获得超过10亿元人民币的票房。长城作为IP符号,贯穿电影始终,让观众们从视觉上直接感受到了其威严与壮观的形象。福建土楼历史源远流长,形成于11—13世纪(宋元时期),也于近日亮相即将上映的迪士尼影片《花木兰》,走向国际化推广路径,势必给土楼带来更多的关注。

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通过决议,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标志着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实证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主流学术界广泛认可。

美国《侨报》于7月10日载文《比申遗成功更有价值的“良渚启示”》,文章称,良渚遗址却以其独特的保护开发方式,成为中国考古、古文化遗址保护的“新样板”。良渚遗址在遗址周边发展文旅产业,土地出让金则反哺文物保护,同时引入市场主体参与遗址保护,也让文物保护拥有充裕的资金保障。

外媒认为,许多古遗址都避产业而独居,担心过多的人口活动、过多的周边开发影响遗址保护。然而,良渚古遗址保护则“逆向思维”,以产业来供养古文化保护,以古文化做产业的粘合。 良渚遗址的新思维也赋予其新的面貌。

事实上,当历史文明古迹与新时代保护方式相碰撞,产生的火花为人们提供了新颖的思维模式和国际推广渠道。但同时,也对相关管理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吸引受众的同时,应当加强现场保护力度,不让名气与保护成为对立面,才能收货双赢的红利。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