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国际新闻 >

通讯:三尺讲台 万里情谊——一位孔院教师的黎巴嫩之旅

通讯:三尺讲台 万里情谊——一位孔院教师的黎巴嫩之旅
2019-05-03 13:16:00 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5月3日电  通讯:三尺讲台 万里情谊——一位孔院教师的黎巴嫩之旅

新华社记者陈霖 李良勇

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早晨7时30分,王奕苏在宿舍里打开课本开始新一天的备课,这是她在黎巴嫩近两年半来养成的习惯。

“你们中国人都会功夫吗?”“你们是什么都吃吗?”……王奕苏原本想从象形字故事开讲以引发学生兴趣,却在开讲前被学生们的问题岔开了话题。“那天我才意识到自己的工作不仅是语言传播,更重要的是民间沟通和文化交流。”她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

王奕苏任教于黎巴嫩圣约瑟夫大学孔子学院,该学院由圣约瑟夫大学和沈阳师范大学联合创办,2007年正式揭牌,是中东地区和阿拉伯国家第一所孔子学院。

为了让学生们更好理解书本内容,王奕苏对教材做了许多生活化的改编,而不是一味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她常常要花半天甚至一整天的时间来备课,铭文、甲骨文、构字法……凡是可以寻根溯源的文字典故她都信手拈来,台下学生听得津津有味。

王奕苏说,教学所做的大量准备工作也令她逐渐对祖国的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现在对于不少刁钻问题,她都可以应对自如。

为了更好地服务学生,圣约瑟夫大学孔子学院不设毕业年限,大门随时向当地中国文化爱好者敞开,第一批学生中至今有3人仍在这里学习,其中包括38岁的当地作家安东尼·舒尔图尼。12年的学习让他对中国文化有了颇深的理解,孔孟庄周、鲁川徽粤张口就来。

“我学习中文,起初很长时间周围都没有人理解我,不过我的爸爸妈妈一直支持我,还喜欢上了中国文化,母亲最喜欢看的电影是《我的父亲母亲》。”舒尔图尼说。

另一方面,这些“中国通”对于老师们来说也是不小的挑战,现有的中文教材没有考虑到这么长的教学周期,老师们不得不专门为他们“私人订制”课程。找资料,编教材,备课时间大幅延长。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