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21日电
新华社记者韩梁 叶书宏
3月21日,是英国“脱欧”公投结果公布后的第1000天。“脱欧剧”上演了一幕又一幕,答案仍在风中飘,引发人们深思。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日前已正式向欧盟递交延迟“脱欧”信函,但只有得到全部欧盟成员国批准,“脱欧”才能推迟。症结在于:一方面,欧盟并不会无条件同意推迟“脱欧”,即便同意推迟“脱欧”,分手协议到底改不改、怎么改又将引发新一轮博弈,变数很多;另一方面,英国议会表示不会就没有实质改动的新协议再次投票,从程序上把梅首相逼入了死角。
当下的“脱欧剧”,似乎进入了即兴表演阶段,结局越来越难预料。抛开对结局的关注,人们看到,英国社会已显露疲态,民众对政治机器的疑虑在增加。“脱欧”进程正演变为一个巨大的政治“黑洞”,吞噬着本应投入发展和民生的资源,让国家运行的重心发生偏移。
党争激烈、民意分裂的当下,“脱欧”议程被异常复杂的政治决策程序绑架。政府想占据主动,议会却不甘权力旁落,双方彼此牵制。在这个充满了“暗物质”的系统里,政治机器丧失了推动变革的动力。
一个分裂的社会,一个弱势的政府,一个“纠结”的首相——在一团乱麻的“脱欧”政治现实里,英国人越来越感到茫然无措。有人说,英国的民主病了,各政党在“脱欧”问题上陷入了莫衷一是、四分五裂的“死循环”。
英国“脱欧”,如同棱镜,折射出西方世界诸多问题。从欧陆到北美,一些西方国家的政治体系里,党争凌驾于国家社会利益之上,导致决策体系失效,难以产生服务于民众的积极力量,无力推动符合国家长远利益的根本性、长期性变革。
新华社伦敦3月19日电(记者孙晓玲)英国国家统计局1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11月至2019年1月的3个月中,英国失业率为3.9%。这是1975年以来该国失业率首次低于4%
新华社伦敦3月14日电 题:英国“脱欧”:分手容易“离婚”难 新华社记者顾震球 杨晓静 桂涛 英国议会下院连续三天的投票14日终于得出“推迟脱欧”的决定。若获欧盟批准,英国“脱欧”将至少推迟到6月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