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巴黎3月1日电(记者陈晨)法国研究人员通过分析非洲人基因,发现疟疾最早出现在至少2万年前,远比农业兴起的时间早。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新一期《美国人类遗传学杂志》上。
人体HBB基因发生βS突变的携带者,在不出现镰状细胞贫血的健康情况下,会表现出对疟疾更强的抵抗力。科学界根据这一情况,认为βS突变是研究疟疾的一个理想标记物,βS突变出现的时间代表着疟疾最早出现的时间。
此前研究表明,在4000年至5000年前的中部非洲,农业成为人们的主要生产方式,βS突变出现的时间与此相一致。科学界很长一段时间都以为,农业兴起与疟疾在非洲的传播存在因果关联。
法国国家研究中心和巴斯德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分析了生活在撒哈拉以南非洲479人的HBB基因,结果发现,βS突变出现在至少2万年前。这就是说,疟疾至少2万年前就已经出现,早于农业在非洲兴起的时间。
研究还发现,大概在4000年前,靠打猎和采摘生活的人类也出现了βS突变。而在这一时期,可能是因为气候变化,也可能是因为农业兴起导致森林砍伐增加,赤道地区的森林出现变化。
论文第一作者、巴斯德研究所的纪尧姆·拉瓦尔说:“(当时)从事农业生产的人类穿越赤道地区的森林,逐渐到达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东部和南部地区,与从事打猎和采摘的人类通婚,带来了对疟疾有抵抗力的βS突变。”
研究人员认为,这项工作揭示了疟疾不为人知的一段历史,也显示出不同人群间通婚对健康的一些有益影响,比如在人群中传播对不同病原体有抵抗力的基因突变。
新华社昆明3月27日电(记者 刘宇琪)在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中,澜湄六国致力于加强疟疾和登革热跨境联防联控。26日至27日,澜湄六国在昆明举行联防联控协调与疫情交流会
世界卫生组织23日宣布,全球第一种、也是迄今唯一一种被证实有预防效果的疟疾疫苗开始在非洲国家马拉维试点推广,随后还将在加纳和肯尼亚试点推广,为拯救成千上万儿童的生命带来了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