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国际新闻 > 正文

通讯:跨越时空的对话——记秦始皇兵马俑在新西兰展出

2018-12-15 20:34:00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新华社惠灵顿12月15日电  通讯:跨越时空的对话——记秦始皇兵马俑在新西兰展出

新华社记者郭磊 卢怀谦

15日是《秦始皇兵马俑:永恒的守卫》主题展在惠灵顿新西兰国家博物馆展出的第一个公众开放日,当日的门票早已销售一空。上午10点,当新华社记者来到国博艺术厅时,观众们早已排起长队,耐心等候入场。

一件铜车马(复制品)雄踞展厅入口,巨幕上循环播放兵马俑的投影忽而给全场带来丝丝光亮,又倏然而逝,音响悠远空灵。从观众等待进入展厅的那一刻起,就感受到来自东方古老庄重的皇家氛围,时空仿佛倒流到千百年前的秦朝。

整个展览包括3个展厅。第一展厅主要介绍从西周开始的先秦文化;第二展厅讲述主题兵马俑,集中了10件兵马俑真品;第三展厅则延续到中国的汉代。年代最久的展品距今3060年,参观者可顺序了解西周至汉代的中国历史脉络。

拉塔纳专程从600多公里外的奥克兰赶来观展。她说:“作为新西兰的毛利人,我发现中国古代的许多图案和线条与毛利文化有相似之处。而中国人对待逝者和先人的态度以及祭祀的习俗,也是与毛利人相通的。”

中国文化与毛利文化之间确有相通之处,这也是展览主策展人莱斯的策展灵感之一。“我从不怀疑这个展览会取得巨大成功,因为展品实在太棒了。展出的兵俑都彼此不同,他们的细节表现展示了不可思议的个性和想象力。每次注视这些细节,我都会被那种魅力感染到不能呼吸,”莱斯说,“这个展览最大的挑战就是对展品的解读,从概念到内涵都涉及太多文化和历史。怎样解读可以帮助新西兰人了解中国?我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

让西方观众理解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确不容易,展览策展方试图将遥远复杂的话题融在时空和光影中,用直观的视听感受使了解历史的过程变得相对简单,让中国古代文明与新西兰观众进行一次跨时空的对话。

1986年兵马俑首次在新西兰惠灵顿亮相,给很多新西兰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时隔32年,退休医生帕特再次在惠灵顿看到了兵马俑。帕特说:“这个展览非常‘中国’,从空间到布光,还有整体的色彩和音乐,充满了我所理解的中国元素。我从未去过中国,我现在有了去中国看看的冲动。”

来自英国伦敦的贝利携全家5口人一起来看兵马俑展。他告诉记者,15年前,他曾在伦敦大英博物馆看过兵马俑展。今天的展览不仅规模更大,更重要的是,通过观展他明白了其中的历史脉络,对中国古代有了更多了解。“兵马俑是世界伟大的艺术品,如果有第三次第四次,我还会再来。”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