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伦敦11月11日电 随笔:从一战终结中不断汲取历史教训
新华社记者桂涛
百年前的今天,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连日来,从伦敦到巴黎,从布鲁塞尔到华盛顿,欧美各地举行了各种活动,纪念那场人类浩劫的终结,追思那些战争的牺牲者。
历史回望,一战的终结却又常被视为另一场灾难的开端,令人扼腕。《凡尔赛和约》签订后的20年里,各种矛盾沉积、发酵,最终导致二战的爆发。
彼时,心怀一己之私的政客利用民众对国际体系与秩序的不满、对经济衰退的怨气,煽动极端民族主义情绪,脆弱的均势和平最终在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面前分崩离析。
有人一针见血地指出:一战结束带来的并非和平,而只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短短20年的休战”。
一战结束了,但它带来的诸多问题则延续至今,催人思索:国际关系的“丛林法则”会给世界带来什么?经济融合与贸易依存是否必然自动阻止战争发生?什么样的国际安全体系才能带来真正的和平?法国《解放报》指出,1918年结束的战争,本应是人类的最后一场浩劫,但战役结束后的整整一个世纪里,世界上的冲突从未停止过。
一百年过去,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的挑战又摆在人们面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剥夺感与不安全感为民族主义推波助澜,民粹主义泛滥,“回到过去的好日子”之类的“画饼”撩拨着人心。欧洲大陆再次面临分裂与停滞的危险,单边主义在一些国家在抬头,多边主义被雾霾笼罩。
百年回望,对一战终结的最好纪念,就是不断从中寻求启迪、汲取教训。把更多眼光投向人类的安宁与福祉,摒弃“靠拳头说话”的霸权思维,摒弃只为一己之私的单边主义。
百年之间,战争与和平力量的消长未有停歇,历史的镜鉴更加清晰:战争从来没有赢家。
百年之间,人类文明进步显而易见,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可同日而语,科技发展更是“换了人间”,但人们的梦想没有变:我们在同一颗星球上生活,我们不要战争,携手努力获得更好的发展、更好的生活。
纪念一战结束的“和平钟声”在敲响,对战争的反思永不过时,对和平、进步、发展的追求永不停歇。民粹主义与单边主义的逆流,改变不了历史长河的方向。
原标题:医生被铐,汲取教训比站队更重要近日,上海仁济医院知名胸外科专家赵晓菁在医院被警方铐走,引发网络热议。随后,当事人、警方以及现场有关人员以不同方式对事情经过进行描述,真相渐趋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