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9月20日电(裘娇、任峰)“诗歌是最好的语言,能够打破中文和英文两种语言以及美、中两种文化的藩篱。”在19日举行的中美诗歌交流灵水诗会上,美国诗人石江山对记者说,“我曾在灵水写诗,灵水的群山、鸟叫、风声让我想起我的故乡,熟悉但不一样的风景,产生了乡土共鸣”。
当日,在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灵水村“三元堂”四合院里,中美诗人以“诗歌与乡土”为主题展开交流。两国诗人从不同角度讲述了自己对“原乡”的理解。诗人于坚认为,乡愁不仅属于中国,也是一种世界精神,怎样更好地对土地、对诗歌、对语言负责是诗人要深入探讨的课题。石江山说,诗歌可以带来新的思考方式,是促进交流的最好语言。
(中美两国诗人在灵水诗会上交流 裘娇摄)
灵水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举人文化、乡贤文化、古民居文化底蕴丰厚。当日,中国诗歌学会向灵水村授予了“中国诗歌之乡、北京诗歌之乡——灵水基地”的匾额,并在灵水村“三元堂”举行了“中国诗人之家”揭牌仪式。中国诗歌学会会长黄怒波说,希望“中国诗人之家”成为“世界诗人之家”,世界各地的诗人都可以来这里创作、交流。
本次诗会由中国诗歌学会、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门头沟区委宣传部联合主办。
舜网讯济阳作为济南的农业重地,正迎着省城推进携河发展、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潮头,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独具特色的资源禀赋,浓郁的田园风光,独特的黄河风情,丰厚的人文底蕴,走出一条乡村振兴的特色之路。
工人在青岛前丰国际帽艺股份有限公司个性定制车间工作(6月15日摄)。20世纪70年代末,一名祖籍山东的香港商人在青岛胶州李哥庄镇建起了第一家帽子加工厂,拉开了当地制帽产业发展的大幕。
> 中国青年网北京9月17日电 (特约记者 赵立坤)9月17日,以“讴歌改革开放 畅想2050”为主题的“青年之声”青少年诗歌创作征集活动在京正式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