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板栗之乡”砍板栗

2018-05-23 10:36:09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新华社沈阳5月23日电 题:“板栗之乡”砍板栗

新华社记者 王振宏、于力、洪可润

长得好好的67亩板栗树,毫不犹豫全部砍掉,换种上了只有30厘米高的红松苗。陈希金在12年前的这一举动,被全村的人都认为是“疯”了。可12年后的今天,看着苍翠挺拔的红松林和出产的光亮饱满的松子,加上一年6万多元的收入,乡亲们不得不佩服老陈算明白了67亩山林账。

而在陈希金的心里,算的不仅仅是经济账,更是一笔生态账,长远账。

辽宁宽甸满族自治县石柱子村山多地少,种板栗有40多年光景,是远近闻名的“板栗之乡”,全村最多的时候种植了13000亩板栗。板栗虽然种得多,可村民们并不富裕。

2004年,陈希金当选了村委会主任,让乡亲们早日脱贫致富是他最大的心愿。陈希金知道,村里种的板栗受气候条件和地理位置制约,上市晚、价格低,村民忙了一年,一亩板栗也就收入二三百元,只赚个工钱。

让陈希金更忧心的是,板栗树对当地水土造成严重的破坏。每到夏天,“下一场大雨去掉一层皮”,黑土层越来越薄,“不仅板栗的产量和质量逐年下降,到最后满山光秃秃的,就剩下沙子和岩石,农民说这叫‘种地种下坡了’。”回忆当时的情景,陈希金下了决心,这样的事决不能再干了。

听说辽宁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正在研究红松嫁接,陈希金马上带领村干部去考察,得知嫁接后的红松比当地野生的提前10年结果,松子的单位面积产量增加3倍以上,他和村干部眼前一亮。2005年春天,陈希金从专家那里拿回30棵接穗和当地野生红松树苗进行嫁接实验,当年秋天,看到有28棵树苗茁壮成长起来,陈希金的眼睛湿润了。

陈希金认准了这些不起眼的小树苗,能够给全村铺成一条长远的致富路。可真要干起来,村里的百姓还是拿捏不准,谁也不愿意先冒这个险。有的说:“我年纪大了,等见到钱那一天,我也完了。”还有的说:“板栗虽然挣钱少,毕竟是个来钱道,种了几十年了,不舍得砍掉。”

为了消除村民的疑虑,陈希金和4个村委会干部利用冬闲时间,带着小黑板,骑着摩托车,顶风冒雪为村民讲课。一次因为路滑连人带黑板从摩托车上摔出了老远,粉笔摔得粉碎。而当讲课时听到村民发自内心的掌声,陈希金感到自己的苦没有白吃。

关键词:板栗生态辽宁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